胡太后大怒,一把推开文康长公主,“不必你,我就要他说!他要还认是哀家的孙子,就把那女人给休了!”
太子忍无可忍,要不是胡太后这把年纪,他当下就要暴发了。就这样,太子也不打算再忍了,难听的话,太子当着胡太后还真说不大出来,他直接取下头上太子金冠,上前,放到胡太后手里,转而就走了。
文康长公主眼前一黑,也顾不得老娘了,奔出去拦住太子,急道,“太子啊,老五,你皇祖母是一时执拗,咱们做儿孙的……”
太子止住文康长公主的话,轻声道,“姑妈,若我连结发夫妻都可相负,他日必负你,负父皇,负天下。”说完,他抬腿就离开了慈恩宫。
胡太后也气个半死,她老人家还糊涂着呢,问闺女,“看看,看看,好端端的,说走就走!”
文康长公主也气得走了。
太子不打算干了,没这样憋屈的太子。
他上书,请朝廷另择储君,他还做他的蜀王去,收拾好东西就去蜀中就藩,也省得太后逼他休妻。太子还在上书中历数妻子的种种贤良,譬如,教养子女主持内闱,还有他出外征战,妻子在帝都苦守数载,在战事艰难时,还组织人手为朝廷捐粮捐物,就在前番时疫,妻子都捐了一大笔药材。还有前番太后凤体不适,又是找和尚道士尼姑的念经祈福,又是出银子修桥修路。太子就明说了,这样的贤妻,上辈子烧香才求得来,今令他休妻,岂不是让他做不仁不义之人?东宫虽贵,可做人得讲良心,他宁可不做太子,也不能做忘恩负义之人。倘行此负情负义之事,又何以堪配储君之位?所以,太子说了,储君他也不做了,明儿就带着妻儿去藩地,做一藩王,为朝廷守护疆土则罢。
其间,太子还尤其介绍了太子妃的血统,父系为谢氏名门,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门阀谢家,母系一样高贵,母亲为魏国夫人,外祖母为辅圣公主,太祖皇帝嫡亲的妹妹,曾保皇位诛叛逆,更是世祖皇帝嫡系血统。
血统好,出身好,一言一行更为当世典范,还是父皇亲自赐婚。
太子说了,他就是再孝顺,也得讲良心。
太子直接就同慈恩宫撕破脸了,连穆元帝都说自己老娘,“母后怎么能让太子休妻!那是一国太子妃!”
胡太后见儿子也沉了脸,也有些后悔,道,“哀家那就一时嘴快,小五也气性大的很,转身就走了。”
穆元帝给他娘气得头昏脑胀。
连苏相这极不欲管皇家家务事的,都找穆元帝说,“前些日子,太后凤体不适,太子在慈恩宫侍疾数日,衣带渐宽,形容憔悴,拳拳孝心,老臣也是极感念的。太子,是个重情分的人。重情的人,重与太后的祖孙之情,重与陛下的父子之情,同亲,也重与太子妃的夫妻之情。太子妃并无过失,焉能令太子休妻呢?皇室一言一行,必为天下典范,还是要劝一劝太后娘娘,纵有偏颇,不好偏见。倘如太子妃无过失之人都要被休弃,日后,负心人多矣。”
穆元帝叹,“太后上了年岁,为人愈发糊涂,说话也不着边际了。”只得自陈老娘糊涂。
苏相道,“陛下不如好先抚慰太子。”
“苏卿的意思是——”
苏相道,“提前册封太子妃。”
穆元帝一时没说话。
苏相这里来劝穆元帝,李相就去皇子府劝太子了,太子有些倦意,道,“李相不必说了,这个太子,不做也罢。”
李相劝道,“说来说去,不过是妇人之间的小计较。殿下一国储君,焉能说不做储君的话。”
“不是。孤实在是累了。”太子道,“王妃没有一样不好,太后仍是挑剔不止。既如此,倒不若换个太后喜欢的来做太子,孤与王妃,在哪里都能过日子。”
李相道,“老臣知道殿下的感觉,其实啊,这样的事也不罕见,世间婆婆多有挑剔儿媳的,难道是儿媳不好?并非如此,乃是为人母深爱其子,认为再好的女子也配不上自己的儿子,故此,对儿媳多有挑剔。”
太子听得好笑,道,“那不是,王妃对几个儿媳都好的很,拿她们当闺女一样待。”
让李相说,人家谢莫如在做人上,真是比胡太后强百倍,竟做的让人挑不出半分错漏,随便一想,不是与国有益的,就是与家有益的,这做了婆婆,也没有半点儿婆婆的刁缠。李相与太子道,“百样米养百样人,有如太子妃这般宽厚的婆婆,自然也有挑剔的。”
“话说回来,太后娘娘也是太婆婆,太后年迈,又占着大辈份,这婆媳之争哪,就得咱们男人来活稀泥,当着娘说娘好,当着媳妇说媳妇好,时间长了,也就好了。过日子,可不就这般磕磕碰碰的过嘛。”李相道,“殿下还年轻,凡事认真,其实啊,家里的事,不妨糊涂着些。”
太子道,“都二十年了,要是能好,早好了。你不知道,皇祖母她……哎……”
李相看太子为难的模样,心说,胡太后这等糊涂人,能把一国太子为难成这样,也不算没有本事了。
李相劝过太子之后,又去劝谢莫如。
谢莫如还是第二次见李相,第一次见李相是二十多年前,这位大人给他去送和亲圣旨。如今,这位眉目柔顺的刑部尚书,也六十几快七十了吧,不过,显然李相保养极佳,望之也不过五十来岁。李相先给谢莫如请了安,方道,“殿下因娘娘要辞去太子之位,因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