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实上,这些皇子们,也确实更多地在思考这次变故之后该如何行事。
太子心里暗暗高兴:无论德昌帝多不喜欢他,他都是名正言顺的储君。只要没被废了,他c-h-a手政事就理所当然。
现在皇帝这个样子了,还能处理公务吗?他这个做太子的代替父职,不是理所当然?
太子不肯对自己承认,但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却不由得浮起了一个,以前对敬爱的、高高在上的父皇从来不敢有的念头:
若是他死了该多好?
而七皇子心里就暗叫糟糕了。他再得皇帝宠爱信重,也没有那个关键的名分。所有兄弟里,可能现在就是他最真心实意地希望德昌帝不要死,最好能康复,就算不能,也好歹把太子给废了啊。
心里头最复杂最难受的是六皇子李成业。
他其实隐隐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自己。如果不是自己瞎折腾什么把顾翊逼反了,也不会有后来京军和河中军落败的事儿,更不会有江南征兵征粮的事儿。
闹到现在,国家风雨飘摇、父皇病卧在床,结果他自己还什么好处没捞着。
他真是恨不得回到当初,摇着自己的肩膀让自己别听属下的馊主意。
——当然了,出主意那个人现在早就去地府重新投胎了。
可大错已然铸成。
他没办法,只能把这些烂在肚子里,甚至为此连妻妾近来都不宠幸了,就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话给说出来。
真走漏了消息,父皇第一个先砍死他。
别说什么儿子不儿子的,李成业冷眼看着,一群儿子里头,父皇就只在乎一个老七——哦,老七可能都未必有多疼,不过拿他和太子打擂台、方便父皇自己牢牢掌控风向罢了。
他这点,倒比其他兄弟都看得透。
太子只把七皇子当眼中钉,七皇子还想着皇帝废了太子给自己撑腰呢。
但此刻病床上的皇帝,心里绝望到有些偏激了。
什么儿子?
这一个个的都是跟他抢皇位来的!
文武百官都是废物!
一个顾翊,他养的这些废物竟然束手无策!
下头官吏都是阳奉y-in违的!说什么为了他的命令适当加税征兵?!当他看不出来这背后必然有吃空饷的事情吗?若不是虚报了将士数目骗朝廷钱粮,怎么会征兵的时候找不到兵需要现征?
皇帝早恨毒了夏翊,但这回连亲儿子带文武百官都恨上了。
——这时候可见他和六皇子是亲父子了,自己的错误半点不反思,都怪别个。
但就算是气到了这个地步,作为皇帝,政-治本能还是让他做出了最明智的判断:
他养病期间,七皇子监国太子太傅辅政。
这不得不说对德昌帝自己是个明智的选择:
虽然太子名正言顺,但就是因为太名正言顺了,谁知道他这个儿子会不会监着监着国,就心大到收不回来了?
而且也因为太子是储君、名正言顺,文武百官和他走得近也有理有据。到时候,储君监国、权臣纷纷表忠心,还要他这个缠绵病榻的皇帝有个屁用?
太子大权在握,还不是说悄悄弄死就悄悄弄死他?
七皇子则不同了,一贯都是靠着德昌帝的宠信立身,监国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又舍不得放弃这样的权力,必然会努力做好,更会竭力治疗皇帝。
要是皇帝一死,太子继位,他有什么戏唱?
德昌帝让他监国,他必然心怀期望,以为自己才是德昌帝属意的下一任皇帝,肯定还等着德昌帝废了太子传位给他呢。
当然也不能排除七皇子丧心病狂准备趁着监国的机会直接强行掌权。
几率很小,但不是没有。
——所以德昌帝又安排了太子太傅辅政。
太子太傅嘛,妥妥的太子-dang,必然不错眼珠子地盯着七皇子,想找出把柄来。这么一来,七皇子也不会太胡来。
皇帝才能觉得放心一点。
皇帝这样一通安排,勉强维持住了大宿权力中枢的运行。但是,也有着巨大的弊端:
七皇子和太傅互相怀疑戒备,很多时候考虑问题本能地想着得到更多的好处,而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
如果说原先德昌帝就算再昏聩,也知道在这个档口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顾翊、保住政-权的话,现在监国的两位可就做不到了。推荐一个什么人领兵、对一群有责任的官员施加不同力度的惩罚……诸如此类的事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小算盘。
朝中有识之士已经感到了绝望。
都说,莫非真的是天要亡大宿?
西北有反叛,江南有起义,朝中偏偏皇帝中风、皇子斗争。
许多人已经开始心灰意冷,甚至有了告老还乡之意。
檀九章跟夏翊发消息:
【这几日我又接触了两位大臣,论实干能力都不错,可惜在朝中郁郁不得志。但都有点迂腐,不知道能不能把他们吸纳到咱们这个“乱臣贼子”阵营。】
夏翊那边正草草沐浴。
行军途中没多好的条件,大部分兵只有遇到河才有洗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