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冲锋战役,虽然在历史上并不是一场特别大的战役,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场战役双方投放的总人数,只能用局面性冲突来算。
但是这场战役的意义注定是非凡的。
这是开创了魏国主动与他国宣战的新篇章。
从今以后,魏国不再是一个被动防守的国家。
后世很多史学家都称此战是魏国走向称王称霸道路中的开端。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白起领重甲骑兵、装甲兵。
岳飞领长枪兵、弓弩兵。
而霍去病所领导的则全部都是轻骑。
五类兵种,分三人指挥,但他们之间的默契程度是值得令人惊讶的。
互相之间,取长补短,默契至极。
摆在他们面前的敌人,将是五万晋军的优良部队。
但是他们无惧!
因为自皇帝陛下拒敌于国门之外开始,魏国的军队,就尤以少胜多闻名于世!
魏国的铁蹄,从不惧怕前方的敌人有多少。
他们的这次行动,打了一个晋军措手不及。
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人居然突然调集大军,向己方发起总攻的冲锋号角,这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他们总以为,前几日的事件,不论是理占谁哪里,无非是花点银子的事情而已。
然而现在,他们才知道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设想与态度大错特错了!
或许,魏军从一开始就本着这个打算!
他们怎么敢如此!
竟然向自己发起冲锋!
我们可是晋军啊!
强悍的晋国何时受到过这种挑衅?!
战役的一开始,因为晋国始料未及的原因,致使他们的布防阵型大乱,霍去病等人一鼓作气,配合有利阵型,将晋军彻底击散。
晋军五万兵马的大统领从来没有参与和魏国的战争中,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有些轻视魏国。
他认为,先前两场大的战役,都是因为魏国侥幸获胜而已,不然凭借魏国弱小的实力,何以能够击败晋国的大军?
但是现在看来,他的这个想法是愚蠢的。
在魏军将自己麾下的部队击散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白,败局已定了。
既然回天乏力,那就得跑路!
继续死战下去,才是不明智的选择。
于是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丢盔卸甲的跑路了。
此战,魏军大获全胜,歼敌两万有余。
其余晋军,全部跑路了。
跟着他们的主帅就那样跑了。
他们三人并没有继续追击那些溃逃的敌军,因为此役的关键,从来就不是要歼敌多少,只要胜了就好。
胜利了,这场战役才会对魏国有益。
他们将胜利的消息告诉了陈庆之。
他得知以后,心情愉悦,马上派人八百里加急,就将这场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但凡是心里有点儿格局的人,都明白这场战役的不凡,毕竟这是魏国首次对外主动挑起的战役,这代表着,曾经国家遭受欺凌弱小的一幕,已经彻彻底底成为了过去,并且是一去不复返。
陈庆之心中很庆幸,自己能够得遇明主。
如果魏国没有遇到赵长青这位帝王,那么今时今日的魏国,很可能还会和曾经一样,遇到强国的欺压,不知奋起反抗。
但是幸好,现在魏国的帝王是赵长青。
魏国的历代帝王,谁能够如他一般,主动向强国挑起战争?
没有,从来没有一位帝王如陛下这般有魄力和霸气。
三人胜利之后,收整完战利品,便急忙赶来见陈庆之。
先是听其说道:“晋军此番大败,一定会和曾经做法一样,边打边和,一面向我们发起进攻,想要找回这个理子,一边向朝廷讲和,相信只要是今天的战报传到京城,陛下他会有应对的手段的。
对于我们来讲,接下来就是要迎接他们的反扑。你们在城外布置的军队,不能及时留在那里了,守城为先,以逸待劳,仍由他们攻来。”
霍去病点了点头,道:“元帅说的有道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以防守为主,晋军的反扑,必然是猛烈的。”
几人闲谈片刻,便去安排接下来的守城事议了。
等这个捷报传到京城之后,已经是两三天之后的事情了。
赵长青看过捷报之后,召来诸葛亮与曹参二人一同商议。
诸葛亮针对此事,率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道:“陛下,我们打赢了这场战役,最初的目的已经达成了,接下来,微臣认为,积极做好防备工作,按兵不动,以静制动。”
他的猜想不无道理,魏国打这一战,其目的就是想给晋国一个底线,这个底线便是,你敢惹事,就打到你后悔为止。
现在这个底线已经达成了,诸葛亮就觉得,没有必要再和晋国连续发起有些规模的战役了。
唯恐劳民伤财。
这些年来,魏国战乱不止,和平二子老百姓们已经渴望很久了。
曹参也是附和诸葛亮意见道:“陛下,修建运河的工事即将步入正轨,国家需要钱财的地方太多了,目前为止,魏国确实不宜在陆续发动像样规模的战役了。”
赵长青听了他们二人的建议,觉得都是妇人之见。
而且,因为运河这个事,他要效仿到底。
当年隋炀帝怎么搞的,留怎么来。
如果发动战争,不影响建造运河的工事,那么这样的战争发动起来将毫无意义。
赵长青向二人拍板决定道:“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