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一个离任的办公厅后勤总务科长,怎么就做了礼宾司长呢?
这任命的跨度未免也太大了吧?这是哪个大佬的任命啊,给洪景来闹啥呢?
“我托大叫一声老弟,未曾请教?”
“在下中书公事官姜道珣。”(很抱歉,我实在不记得这位大哥要的龙套叫啥名了,我就记得设定,所以要是看到了就回复一下,反正免费的内容,可以无限修改。)
“姜老弟可是晋州姜氏?”洪景来当下就想到了一个人。
“正是!”姜道珣很显然以此为傲。
“果然是姜仁宪之后,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姜仁宪,就是姜邯赞(朝鲜语:,948年—1031年),高丽王朝大臣、将领。初名殷川,其名又作邯赞,高丽衿州(今韩国首尔南)人。高丽成宗年间参加科举,获状元及第(甲科第一),高丽显宗时官至门下侍郎同内史门下平章事,死后谥号仁宪。因在1019年的龟州大捷中大破契丹,被后世朝鲜半岛视为民族英雄。
龟州大捷后,高丽显宗在颁给姜邯赞的告身上手书七绝一首:“庚戌年中有虏尘,干戈深入汉江滨。当时不用姜公策,举国皆为左衽人”,一时传为佳话。
虽然在高丽时期晋州姜氏很是煊赫了一段时间,但是进入李朝之后就门庭下落。不然也不至于这位姜道珣还担任着小小的六品中书公事官,而且还是武职不是文职!
要知道武职这年头比文职可差远了,就在价码上都比文职低一半以上。隔壁清国甚至还有那些八九品的武官饿死在家的事情,实在是既缺饷,又汰烂。
“这还有另一封,乃是堂上大监另拟的。”看洪景来疑惑自己这个任命,姜道珣又取出一封公文,同样夹在竹筒里。
“多谢!”
洪景来确实没想通,就算是起复,也不应该跨度这么大。而且既然是议政府堂除,那肯定是主事的金祖淳、金达淳、朴宗庆三人点过头的。这三位的关系是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正常情况来说不可能一致的。
怀着复杂心情,打开文书,洪景来一下了然,这事还真就是他办的来!
三个月前金进士和洪景来说铁山左近乡里发生的大事小情,曾经提了一嘴龙川郡有条渔船出了海以后遭了大风失踪了。
这在大人们的嘴里自然只是一件乡里发生的小事,看着十几条人命好像天大一般,实则根本不会有大人在意。死了就死了,他们都不算在“人”这个等级层次以上。
可是事情并不像正常发展的那样,那十几个渔民虽然遭遇了大风,失去了踪迹。但是并不像大家认为的已经葬身鱼腹,或者不知踪影。
他们飘到了芝罘!
全员上岸!
虽然龙川和芝罘就隔着个黄海,现代飞机一个小时的事情,但是在这会子到底是远隔重洋的异国。
几十眼懵逼!我是谁?我在那儿?我要干什么?
芝罘当地的渔民很快也发现了他们,好在两国人形貌上差别不太大,人家没把他们当妖精鬼怪啥的。
报官!
起先芝罘当地的衙门以为是海匪倭寇,加上语言不通,这东西根本说不清。但好歹船主是个有产阶级,会两句汉语,大呼冤枉。既然事主喊冤,还能说几句汉语,按照这时候清朝官员的尿性,往上推!
事情很快就报到了山东巡抚和山东布政衙门,事涉外国,兹事体大,就上报吧。报给嘉庆皇帝圣裁咯,圣上办事永远正大光明,永远光辉正确的嘛。
这么十几个人就辗转到了燕京,到了燕京就好说了,找到了会朝鲜语的通事官。根据审问,人家本来就是老实本分的渔民,怎么可能会供称自己是海盗水匪,自然通通都说自己是平安道龙川的百姓。
而当时燕京又没有朝鲜的使节团在,贺冬至和正旦使那是年底的时候,贺圣寿那是十月份的事(嘉庆于乾隆二十五年也即1760年十月初六日出生),六月份还真就是个空档期。
这位仁宗皇帝就犹豫了呗,是不是海盗也不清楚啊!我作为“圣君”不能滥杀属国百姓啊!要是错杀了岂不是伤了人家属国的心?
那就一道旨意飞马送汉阳,你们朝鲜国派个龙川当地出身,熟悉乡情民情的官员过来,会同大清的有司官员一同调查,弄清楚这十几个人是不是真的良民。
燕京圣天子有诏,下国朝鲜怎敢抗拒?
刚刚还在明争暗斗的诸位大佬立马一团和气的坐一块儿,选谁去呢?
本身李朝由于对两西地区的歧视,就导致了平安道和黄海道的官员相较其他地方少得多,这人还得起码是正三品以上的堂上官。不然派一个芝麻绿豆官去,圣天子认为你们怠慢了咋办?
可是思来想去,哪里有什么龙川郡出身的三品堂上官嘛!现在立刻提拔一个?那也来不及啊!没有人有这样的资历啊!
这时候咱们的闵廷爀闵大监说了一嘴,“记得原先的小洪检详早年就在龙川旁的铁山安居!”
得了!就你了!
办好了那是应该的,办砸了就是你洪景来的锅!
可是洪景来在开缺前不过是正五品的议政府检详,也不可能立马提拔为正三品的堂上官,那样会让其他官员抵触的。那就起复做礼曹典客司正郎,负责实际的审问和调查。
然后闵景爀资历也有了,身份也到,加上怕在事情处理上有掣肘,最好派一个和洪景来处得来的官员去。于是闵景爀升任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