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耽美 > 校园耽美 > 世子的崛起 > 三百九十、破窗(二合一)

人活得不像人,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长江沿岸,襄阳、樊城,到处横尸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人烟。

那种高劣度战争,李星洲想都不敢想,也不想见到。

但如果蒙古真的崛起,他也没办法阻止。

因为蒙古是先向西扩张,铁骑踏平俄罗斯,欧洲,然后征服阿拉伯世界,灭金、西夏、朝鲜半岛,最后才集中主力对付南方宋朝。

到那时候,蒙古国已经有横跨欧亚,征服阿拉伯世界的超级体态。

他能如何阻止蒙古征服世界?

北面有西夏、金国、辽国阻挡,西面有大理,白夷,还有喜马拉雅山脉阻隔。再者景国少马,没有马,就没法长途奔袭,人家走一个月的路,你能走一年。

李星洲想着想着,忍不住感慨叹气,活着也不容易,怎么这么多烦恼?女真还没应付完呢,又要想着蒙古了.....

之后,李星洲亲自去渡口送别何煦,还送了他一百两银子。

同时嘱咐让他多打听些蒙古部族的事,回来的时候顺带告诉自己。

何煦欣然答应,随后辞行北上。

.......

十月十六日晚,空气微寒,李星洲和何芊在小院里吃火锅,日子倒是舒适惬意,因为小姑娘在,他就换了果酒。

何芊一边涮羊肉,一边道:“你天天这么闲,就不怕到时候皇上怪罪你吗?”

李星洲摇头笑道:“你瞎操心什么,这是我的事。”

“我.....我就爱瞎操心!不行么。”

“行,谁还能拦着你何大小姐啊。”

“哼!”何芊得意,然后反应过来:“你还没回答我呢。”

“放心吧,我早就对策。”李星洲一边吃肉,一边道。

“对策?你天天这么闲,哪有什么对策。”何芊不信。

李星洲一笑:“再过一个月你就知道了,要是想看就住下,反正山庄里厢房多的是。”

“好啊好啊!你这么求我,那我就住下了.....”

“......”

“我几时求你了。”

.......

所谓凡事皆有例外,像江州这样的混乱之城,还真有人能治理过。

大名鼎鼎的代表就是纽约。

提到m国,若是问哪个城市乱,肯定有很多人能举出例子,底特律、巴尔的摩、圣路易斯等等。

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纽约,或者想到它曾经是美国最乱的城市,在八九十年代,纽约乱到每天都会出人命,街头抢劫、斗殴、小偷小摸更是家常便饭,真是无日不打,无日不杀。

街道上又脏又乱,垃圾满地,墙壁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涂鸦。

曾经有知名科学家坐地铁回家,结果在地铁上莫名其妙被人打了闷棍,造成失明,从此告别研究生涯。

八九十年代,纽约乱到这种地步的城市,几乎已经无可救药,政府和警察头疼不已,又毫无办法。

而且纽约和底特律是不同的,底特律的乱很大程度在于m国政府懒得管了。

因为底特律破产,管了也没收益,只会白花钱,穷得懒得治,就随它吧。

纽约不同,作为世界第四大城市,纽约每年都要为m国带来数不清的财富,这样的城市,岂能放手不管!如果它继续乱下去,对整个m国也是巨大打击。

可想管也没办法......

就在这时候,纽约警察局长和政府人员想到了咨询心理学家,最终制定出拯救纽约治安的方案。

方案就是打扫街道,清理涂鸦,摆设大量垃圾桶,不允许乱丢垃圾,不许逃票。

当初一度惊世骇俗,成为笑话,警察不抓人去打扫卫生?

可慢慢的,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几个月之后,随着城市越来越干净整洁,犯罪率开始稳步下降,秩序逐渐回归。

事情走向令人大跌眼镜!

然后,警察开始着手抓那些犯小事的人,比如逃地铁票的。

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警察查获抓取罪犯的效率大大提升,治安更加向好。

这样的治理之下,到二十世纪末,纽约彻底打破了犯罪环结,使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纽约犯罪率连年下滑,秩序再次恢复。

很多人都惊呆了,警察局长不过是打扫卫生而已!可就是认真的打扫卫生,最后拯救纽约于水火之中。

其中的道理是心理学者给出的治理策略——强大的环境暗示对人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上对此有着非常非常多的研究。“一栋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

这就是“破窗效应”。

即便是一个象征杂乱的微小讯号——比如宅子的窗户破了。都可能为范围更广的负面行为推波助澜,原因就是它传达出社会规范的意味。

很多著名的心理学者做过许多类似实验,来证明这个理论。

比如经典的,把没上锁的自行车停在无人看守的巷子里,观察自行车被偷的概率。不同的是在同一巷,前几天是干净的,后几天会在墙壁上涂上乱七八糟的涂鸦,在巷口丢上垃圾。

实验结果是,环境脏


状态提示:三百九十、破窗(二合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