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耽美 > 校园耽美 > 网游之全民领主 > 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州-西凉同盟

漠北大草原,疾风劲草,控弦之士数十万。

铁木真回到漠北,召开诸王大会。

此战,蒙古帝国获得人口千万,极大地补充了漠北的人口。

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粮食危机。

“大汗,千万人口,粮食会严重不足,漠北不是农耕之地,无法养活如此人口,牛羊都会被吃完。”

一个文臣主动向铁木真行礼,言语间有几分担忧。

铁木真带回漠北的人口超过漠北的环境承载力。简而言之,以漠北的游牧方式,养不活这么多人口。

“率领他们向漠南、西域、贝加尔湖扩张,能活多少,就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铁木真也意识到粮食问题,不过,不一定要养活所有人,适者生存。

铁木真攻陷北部主城,获得了北部主城的英雄。

一个契丹武将跟随在铁木真左右,眼神凌厉。铁木真将其收为部下,委以重任。

铁蹄铮铮,蒙古帝国开始向漠南、西域、西伯利亚扩张,苍狼逐鹿……

漠南龙城,楚天的盟友燕太子和公孙瓒驱赶漠南的人口进入此城,龙城的人口到了惊人的50万人,而且数量还在增加。

在漠南以游牧部落为主,大草原聚集50万人口颇为不易。

“据说蒙古帝国在国战之时虏获千万人口,现在漠北人口可能比漠南还多,我们将首当其冲。”

燕太子与公孙瓒、刘虎几个漠南的大人物一直在漠南发展,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漠北的威胁。

因为漠北的崛起,他们的目标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楚天让他们在漠南建立大型城池,所为目的是为中原输送战马,但这座城池开始成为阻挡蒙古铁骑南下的桥头堡。

燕太子看向漠北,北方黑云密布。

“调遣粮草、兵器到沛国、陈留一带。”

楚天回到夏城,将主要兵力、粮草、兵器运到与豫州接壤的几个郡国。

豫州是中原地区的一部分,只有拿下豫州,中原才算是完整。

在楚天的调动下,各个州郡的资源开始向上述地方运输。

不仅如此,楚天从国战回来时,已经将国战的300万人口和20万军团分配至兖州。

他的战略和历史上的曹操相似,只不过,豫州的说唐是一个强化版的张绣,需要楚天全力以赴。

曹操打一个张绣,自己的儿子和典韦还因此阵亡,故决不能掉以轻心。

楚天前去参与国战期间,近卫军团和十大主力军团的人数逐渐满编。国战那边在打仗,但楚天的领土从没有停止发展。

“青州军团守高唐一带,于禁为主将,李悝配合,防备平原兵马渡过黄河。”

“铁壁军团守虎牢、荥阳一带,满宠配合,阻挡来自关中的赳赳老秦。”

“守势军团于东郡集结,程昱配合,防守来自河北的赵龙、袁绍。”

“攻势军团于陈留集结,武卒军团于谯县集结,兵分两路,进攻豫州。”

所有武将休整三日以后,楚天召集几大统帅,商议吞并豫州、雄踞中原之事。

如果占领豫州,楚天的领土与官渡之战的曹操的势力范围差不多相当,只是少了关中。

实际上楚天的徐州可是目前东汉最肥的一块地盘。

徐州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战乱,又吸纳了周围的人口,可以说的上是富得流油。所以楚天可以放开手脚,主动挑事。

他将五个步卒军团部署在黄河、豫州一带。然后是骑兵主力军团。

“白袍、神速、无敌军团于陈留集结;羽林军团、虎豹军团于沛国集结。”

“近卫军团、圣女军团(第一仆从军团)、骑士军团(第二仆从军团),于陈留集结。”

“淮南的兵力无须移防,守住淮南,就是最大的贡献。”

楚天的部署也很简单,将近卫军团(下属北军五校、虎贲、玄甲、娘子、侦查等小军团)、两个仆从军团、一个步兵主力军团、三个骑兵主力军团部署在陈留战线,一马平川;一个步兵主力军团、两个骑兵主力军团、徐州防守军团部署在沛国战线。

很明显,陈留战线是主攻豫州的方向,楚天亲自担任统帅,以房玄龄、荀攸为军师,杜如晦坐镇后方。

陈留方向的战略目标是夺回被说唐占领的半个陈留郡、攻陷颍川的许县。

楚天考虑到全军光环的问题。一个战场只吃三个全军光环,为了保证两个战场都有全军光环,楚天将所有拥有全军光环的人才都带上,目前不便的花木兰除外。

夏天凉拥有与楚天配合的全军光环,所以这次楚天带上夏天凉去作战,这也是楚天第一次带上大老婆打仗……

陈留方向,提供全军光环的有楚天、夏天凉、乐毅。

楚天怀疑圣女贞德作为法兰西最高人气的英雄,也有全军光环,但他没法看到圣女贞德的面板。

沛国方向以卫青为主帅,曹操为副帅,郭嘉、鲁肃为军师,作战目标较为简单,防止说唐分兵攻打徐州,同时攻略豫州的梁国、陈国,最终两支军团会师于汝南郡,攻拔说唐经营最久的汝南郡,将整个豫州拿下。

沛国方向的全军光环由卫青和曹操提供,两个全军光环,也差不到哪里去。

曹操作为降将,有卫青这个大神镇住,翻不起什么风浪,而且除了虎豹军团以外,其他兵马曹操都无法指挥。

用于防守徐州的地方军团被楚天调给卫青指挥,主要用于守城。

楚天估计一下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六章 徐州-西凉同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