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赵昺通过改革进谕司办报纸,与清流们抢占舆论高地,将热点问题拿到明面上进行辩论,使得他们无法通过私下传播影响民间的舆论风向。同时在通过暴力手段进行打压,使得他们的声音日衰,难以左右国家政策的推行。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昺控制了国家财政,现代说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基础,但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其实对士人的影响并不大。可随着他大力发展工商业,许多失地的农民走进工坊,或是从商,使得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与传统的重农轻工商的传统冲突不断。而在冲突中,用脚丫子想这些人也会转而支持政策的制定者,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利益,士人们却阻碍了他们发财。
还有基于商业经济的经济权力相对独立于政治权力,根据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原则,钱的作用显然也是不容忽视的。朝廷依靠传统的田赋已经难以支付财政开支,维持国家的运转,更没有办法通过赈济灾荒、兴修水利、减免赋税来收买人心,这对士人为主体的官僚系统冲击力不小。而有钱的赵昺却能通过赏赐的方式做到,且通过向朝廷借贷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不过这套在琼州行之有效的方法,待赵昺进入中原后却不大灵光了,给了自己一个狠狠的下马威,他们因为对自己‘滥杀’士人深表不满,联络朝中一些权臣发难联名上书质疑自己正统的身份,要将他赶下台去。使得自己不得不暂且退居幕后,由太后监国,很是吃了瘪。
赵昺在退居观中也曾想过为何会出现如此问题,以为琼州毕竟是个弹丸之地,自己可以轻易的了解局势的变化,从而及时处置。且在国难当头之时,仍然能够追随行朝的人多数还是心怀忠义,以忠君为国为己任的。而江南沦陷后,诸多的士人或者当了带路党,或是被征辟仕元,或者退隐乡野,人员构成复杂。
而收复江南后,赵昺下旨镇压了诸多叛国者从而引发恐慌,担心被牵扯其中,又因为没有重新获得启用,有被抛弃之嫌,于是引发了动荡。但是在杨太后的支持及众臣的力保,自己动用军队平息了这场变乱。但也使得赵昺明白江南士人潜在势力的强大,迫使自己不得不在某些事情上做出妥协,以免引发更大的动荡,以致牺牲了自己的婚姻。
但赵昺明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体的社会问题不同,可以凭借的政治资源可能不同。尤其是从旧的统一局面的解体到新的统一局面重建这段时间内,社会问题重心的变化也会引发新的矛盾,而他要建立新秩序就必然会使矛盾日益尖锐,引发新的对抗。可如何调整相应的政策,渡过危机,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个课题可以说让他伤透了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