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魏相不说。
吕武顶多就是暗中留意,不会开口去问。
安排好了魏相的住所,吕武忙自己的事情。
有一天,赵武找了过来,告诉吕武,说是程婴已经成仁了。
其实,程婴不止是成仁,他还成功地让自己名留青史,成为千古忠烈之一。
他是到公孙杵臼的墓前,对着墓碑讲了两天两夜的话,还进行了很尽情的狂饮。
然后,他在一些见证者的注视下,举行了很有礼仪规范的自裁过程。
吕武早知道程婴会自杀,思考程婴到底是在图什么。
如果说图个青史留名的机会,谁又能确定真的能够办到?
最终,吕武觉得应该是这个年代“士”对承诺的看中,同时程婴觉得自己该死的时间到了。
程婴的死,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或反响。
见证了自裁过程的那些人,他们发自内心的赞叹程婴是一个守信诺的人。
知道了那件事情的人,他们的思维中,守信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会产生过多的尊敬。
说白了,现在做出承诺又毁诺,才显得另类。
一旦做出了承诺,玩命也要去完成才是现在的主流思想。
等到履行诺言都能轰动全国之后,人们才应该感到悲哀。
只说明人们拿誓言当放屁成了主流,相反信守承诺的人极度缺少。
所以了,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赵武是来向吕武告辞的。
他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履行作为一个领主的责任。
从而也就证明,程婴肯定是干成了一些什么事,赵武回到封地的危险性被减到最低。
讲真话,吕武都喜欢有这么一个好学的小弟弟在了。
听到赵武要去接收封地,他稍微愣了一下神。
“善。”他想了想说道:“临别无甚相予,只赠一言。”
赵武在等待。
吕武却是一脸的回忆,时不时还轻微皱眉。
他在想的是:“那个‘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下一句是什么了来着?”
给穿越同行丢脸了。
他来了一年多,一首诗都还没“抄”过!
赵武保持行礼的姿势,很有耐心地等待着。
“广积粮……”吕武憋不出一首完整的诗,只能作罢,说道:“高筑墙。”
后面的“缓称王”肯定是不能说的。
赵武抬头感激地看着吕武,再次行了一礼,道:“必谨之!”
事情当然不能就这么完了。
好歹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又是有赫赫名声的家族现任家主,赵武的这一次离去去接收失而复得的封地,显得很意义重大,肯定是要有欢送的仪式。
吕武召集了能过来的家臣,送赵武的队伍,一直送到封地外面最后的一个亭子。
同样在场的有韩无忌,以及韩氏的几名家臣。
至于同样在老吕家的魏相,他没有亲自过来,只是派来了家臣。
魏相不亲自到场,不是看不起落魄了的赵武,只是不想传出去,给赵氏增加新的负担。
亭内摆上了案几,设下了酒宴。
却不是要在这里欢欢乐乐地吃喝一顿,只是送别时的必要排场。
吕武拿起酒盏,想起了一句“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就是没头没尾,肯定不能讲出去。
他要说点什么,老吕家的家臣已经用着“吟”的腔调唱了起来……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这是诗经.邶风.燕燕。
当然,邶国很早之前就亡了。
这年代的送别,感情好又关系深,唱得就是诗经.邶风.燕燕,用来表示自己的送别情境和惜别。
赵武领着自己的从属,对着吕武等人行礼。
他饮尽了酒盏里的酒,一张小脸摆出了肃穆的表情,上了战车率先离去。
小小人儿,要去到已经历经过战火的地方。
那里发生了他们家族被灭的悲惨往事,还有着残垣断壁,以及很多死了亲人的幸存者作为见证。
“武,赵人可愿侍奉赵孟?”韩无忌虽然也要离开,却不是跟赵武一起走。他在老吕家猫了一个冬天,人快变得圆滚滚,胖脸摆出了担忧的神情,像是在问,更像是自言自语,呢喃道:“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这一句的意思,指的是某个人很值得信任,心胸开阔又能容人。
韩无忌这是在祝福赵武,还能获得赵人的爱戴。
一天送别两拨人,尽管这两拨人留在老吕家,使得吕武很多事情不好操作,吕武还是多少有些伤感。
老吕家的“阴”地在晋国的西面边陲。
老赵家的“赵”地却是在晋国的东面边陲。
就此之后,他们就是相隔数千里之远,中间隔着范氏、智氏、中行氏……等等几家的封地。
他们除非某天能一起在新田担任职位,不然很难再有长期相处的可能性了。
吕武带着从属由来路而归。
他在要迈进自家门槛的时候,身躯像是中了定身术那样僵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没错,他可算是将送别这首诗,又或者说他想起来的是歌的唱法,记起了整首。
“主?”宋彬之前没有参与送客,脚步匆忙地过来。他看到吕武僵在门槛边上,要不是看到周边有护卫,也看到周边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