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
又是一个早朝结束,众朝臣们陆续离开皇宫。
只有御史大夫孔寒友,被留下来,恭听圣意。
皇帝项燕然面色冷漠,坐在皇座上,望着这冷冷清清的大殿,还有沉默的孔寒友,眼眸间极为失望。
这次早朝。
御史台的御史们居然放弃了进攻,不再抨击众举子们的平庸无能。
丞相府的众大小官员们也识趣的默不作声,不再提此事。
至于太尉府的武将那边,更是一向很少出声。
整个朝堂,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其乐融融一片。
这算怎么回事?
皇帝项燕然心头有多失望,那就别提了。
他期待多日的庚子新政,御史大夫孔寒友执行的很不利,硬是没能找到攻破岁举制的突破口。
他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是大楚皇朝的仲裁者。
朝廷派系争斗,最后由他来裁决。
他不能亲自下场,去抨击臣子。
他需要手下的大臣,来执行他这皇帝的意志。
大臣执行不利,他这皇帝也是无奈啊。
蔡和大太监垂着头,小心翼翼的抬眼,察觉到皇帝的恼火,心中忐忑。
“孔大人,最近在忙什么?”
项燕然的语气,出奇的冷漠。
“臣...近日在筹备御史台邸报。臣发现,这邸报的确是一件国之重器,必须掌握在手里。”
孔寒友苦涩。
没有了“孔爱卿”的称呼,成了孔大人。
可见,皇帝恼火到了何种程度。
他也难啊!
他指挥御史台,抨击“岁举制”。
是以小昏侯为靶子,拿小昏侯这个昏庸大纨绔居然夺得了殿试优甲头名,来证明其他举子的平庸无能。
进而抨击岁举制已经败坏,要求彻底改革岁举制。
可,万万没想到,小昏侯的大楚邸报忽然一夜间冒了出来,一天就能卖上万份。
上面随便刊载一个消息,上到朝臣、下到百姓,弄的满城风雨,金陵城人尽皆知。
这个大喇叭,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御史台。
门阀勋贵派系实力雄厚,本来就不容易对付。小昏侯现在有了大楚邸报在手,也搞不定。
他还敢骂小昏侯?
小昏侯万一发飙,在大楚邸报上疯狂抨击御史台。
御史台能怎么办?
御史台的痛骂,仅仅只有早朝的朝廷上。出了朝堂,谁也听不见啊!
根本没办法反击啊!
御史台既然不能骂小昏侯了,那再骂其他举子平庸无能,就缺乏足够强而有力的证据了。
门阀勋贵们一口咬定,他们举荐出来的举子,都相当的出色。
就算不出色,那也是少数个别人。
大不了,下次举荐更出色的举子便是了。
坚决不赞同改变岁举制。
御史台没有必杀技,找不到理由来一击打垮门阀勋贵派系,拿对方没有办法。
他这御史大夫,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先办出一份御史台邸报出来,卖的家家户户都是,吹响御史台的大喇叭之后,再卷土重来。
否则,骂不赢。
“哦,这么说来,问题出在大楚邸报上?”
项燕然目光冷峻。
东宫太子项天歌拿大楚邸报来找他的时候,他只觉得这邸报不错,却也没看出太多名堂。
如今孔寒友却忌惮大楚邸报,怕小昏侯捅他刀子。
看来,小昏侯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啊。
小昏侯出手,能否一举破掉岁举制?
只是,小昏侯太能折腾了,号称“无人能治”,也不太听命。
让小昏侯上朝堂,怕是要闹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谁也不知,会发生些什么。
万一误伤了友军,岂不是麻烦。
皇帝也不太想动用小昏侯。
“孔大人...半个月,朕要看到结果。去吧!”
项燕然冷冷道。
他需要能臣干吏,把事情干了。
别逼他动用小昏侯这个纨绔子。
“是,臣告退!”
孔寒友硬着头皮领命,告退出了金銮殿。
半个月!
他要卷土重来,攻破岁举制,否则怕是御史大夫之位要保不住了。
只有蔡和大太监,陪在皇帝边上。
项燕然沉默良久,问道:“朕的四名小将,近况如何了?”
自打岁举结束,他便命蔡和太监,多留意殿试四名优等的情况。
这四人都不是门阀勋贵一派,是这些年的殿试岁举里,极为罕有的一届。
“小昏侯去了丹阳县,自己掏银子花了几万两兴建了一些土高炉炼铁,打造各色农具,又嫌县衙太破,近日回金陵城‘修养’了。王副相给他批了假。...小昏侯的日子就是过的这么随意,实在是令人羡慕。
董贤良在秣陵县,推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兴建祭坛,亲自登坛召雨,居然把雨招来了。百姓和乡绅们对他极为崇拜...老奴也看不懂他怎么做到的。
主父焰在湖熟县,亲自下地开荒耕田,估计湖熟县今年的粮田应该大增不少。倒是挺实在的。
晁方正在芜湖县,他说自己这县令大材小用,县里一年的政务还不够他一日处理。他啥事都不干,就召集了县里的一群书生文人,高谈阔论,针砭时弊。”
蔡和大太监连忙禀报。
项燕然微微点头。
这四个新县令,殿试岁举优等。大本事还是有的,各个眼高于顶,县令是有些屈就了。
而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