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最神秘的绘画天赋与创作动机。她是一个乡下女人,曾在一些富人家里当女佣,后来成为知名的“原始画派”画家,可以说战争毁了她的一切,然而战时不论经历多少困难,她都不曾放下画笔,一直默守对艺术的承诺。1942年,成功后的她渐渐迷失自我,在一间j-i,ng神病院内去世。

其实《塞拉菲娜》和《罗拉》最大的区别在于,格局。

《罗拉》更关注罗拉作为一位女画家的自我内心以及一个分裂和自毁的过程。

《塞拉菲娜》则是将故事的大背景放在了一战下,夹杂了战争的生离死别,故事总是显得格外动人,而导演同时将反战思考嵌入电影中,更是加大了电影的格局和深度。

所以,《罗拉》在格局上,还略显欠缺。

乔伊当然知道,她一开始创作《罗拉》的时候,就没打算拍一部格局多大的电影,这部只是她在欧洲的试水之作,她只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部电影成功融入欧洲电影的风格里。

而接下来,既然她已经成功将自己的风格融入了欧洲电影中,那么她也要开始往格局和奖项青睐的方面去发展了。

所以她来到德国。

她将法国的产房留着,而汤姆回到好莱坞拍戏去了,玛丽女士则又回到了纽约,乔伊便简单地打理了下行李,就飞到德国来了。

到了柏林,她直接给自己订了希尔顿的一间总统套房,期限是半年。

她认为自己起码会在这儿呆上半年以上。

只不过她没想到的是,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了她这里。乔伊有些诧异,她看着一段日子未见休斯,随后嘴角露出一丝热情而甜美的笑容,“哇哦,稀客。”

然后她邀请休斯进来,休斯将烟头熄灭,然后这才走了进来,“我从凯瑟琳那儿听说的,你住在这里,打算在这儿拍戏?”

乔伊给他倒了一杯水,“是啊,打算在柏林拍电影。”

休斯坐在沙发上,双腿搁着,顺势瞭望窗外,“德国片?真是稀奇,德国片这几年落寞了很多,你倒是有这份闲情逸致。”

乔伊倒在沙发上,“但是有些电影,不在德国拍,就没有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了。”

休斯微微眯起眼睛,他抬起一只手指放在唇边,示意让乔伊不要说下去,“来,让我猜猜,按照你这番逻辑,你是打算拍摄一部一战或者二战为背景的电影?”

乔伊的语气带着点感慨和展望,“没错,我认为《罗拉》格局不够,我希望拍一部格局更大的欧洲电影。”

休斯蹙眉,“你野心不小。”然后他又得意地咧嘴笑道:“但是,你是不是搞错方向了,以一战二战为背景的电影,必然是需要打动人心和煽情的,同时也需要植入导演的反战思考,你确定是在德国这个二战轴心国拍摄?”

乔伊定睛看他,“傲慢的雷石东老爷,别老是妄图揣测我的心思的,我可没说我拍得不是二战轴心国的电影。”

这句话倒是把休斯给说住了,他略微停顿了几秒钟,眼神里有些短暂的惊愕,然后他继续轻笑着,“你打算以轴心国为背景拍反战片?”

乔伊有一种终于把休斯给镇住的成就感,“哈哈~谁和你说,拍二战的反战电影,就一定要拍成《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那样?一定要以胜利国的立场去拍摄?一定要拍摄犹太人的悲惨历史?只怪那些伟大的大导演们开了一个太好的头,以至于现在反战片只会拍犹太人了……”

休斯淡淡地回应,“我从来没这么说过,优秀的反战电影,并非一定要有屠、杀犹太人的历史参与其中。就像拍出了《辛德勒的名单》的斯皮尔伯格,同样也拍得出《拯救大兵瑞恩》这样其他角度的反战片。”

乔伊感叹,“我倒认为,《拯救大兵瑞恩》虽然也很很优秀,但是其震慑人心的力量远不如《辛德勒的名单》,可能因为角度问题吧,《拯救大兵瑞恩》讲的是人权,《辛德勒的名单》讲的是历史惨剧。”

乔伊想,也许过了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她依旧会记得《辛德勒的名单》,记得这部黑白电影,记得除片末外中间还点缀着些许震慑人心的红色,如果你看过,你会知道她所指的。

休斯不想继续无意义地辩论,他摊手,“好吧,就如你所说的,或许就是这样。但是,你是否可以说说你想拍的反战片。”

乔伊微微笑道:“我并不指望我能拍出超越《钢琴家》、《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那样优秀的反战片,但是,我想尽可能地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拍摄反战片。”

休斯傲慢地一笑,“所以你选择了以德国的立场去拍?”

乔伊挪挪嘴,“随便你怎么说,反正我也不会做大投资的,毕竟这些都是试水之作。”

休斯似乎听到了可笑的话,“小投资的反战片?恩,说说看,你这略显天真的计划?”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休斯心里早就认定,乔伊这次,一定会带来一部优秀至极的反战片。

1000万投资的反战片,拍摄背景是轴心国德国。

任何一点让人知晓,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听完乔伊的理论和剧本构思后,他更进一步地认为,这个方案,真的可行。

这种逆向思维的大格局反战片,在正向思维已经泛滥和审美疲劳的现代社会,逆向思维更能取更高的思考价值。

乔伊诉述了她的想法,而在听完乔伊的想


状态提示:第105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