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累。

而且,这一世,乔伊也对剧本做了些修改,超人并不是一个从头到尾苦着脸的人,他也会一些小幽默,会微笑。乔伊认为这才是观众想看到的超人,至于迷茫地寻找人生自我,是他在《超人:钢铁之躯》该做的,而非这里。

y-in郁黑暗是蝙蝠侠线负责的,超人并不需要为了配合整个故事的基调把自己整成那样。

乔伊与诺兰是不同的,她并不迷恋那种全程使用y-in沉的手法和表达复杂的寓意,她更乐意塑造出鲜活一些的人物,然后在一些建构的略有深意的镜头中,表达影片的黑暗内涵和主题。

不过说实话,乔伊即使已经开拍了也忍不住开始抗议,华纳真的是太坑了啊!

华纳对外宣传这部电影耗资4.1亿,其实只给了她2.5亿,这导致乔伊很多特效的战斗大戏,都只能为了节约成本放在偏暗镜头下的雨天进行,前世很多观众抱怨电影镜头怎么都是拍下雨天,太黑暗了看不清。

再加上很多小影院为了节省费用,基本不会把3d的亮度调到最佳,导致很多时候画面黑乎乎的看不真切。

这是华纳的锅,不是导演的锅!华纳给的预算不充足,导演只能节约成本了。

在接下去的拍摄中,最不解的是摄影师。

通常在这种打斗场面很重要的特效电影中,好莱坞导演们都喜欢向香港电影导演学习,就是把镜头做的很快,动作做得很快,强调出一种力度。所以香港打斗戏电影里,抽帧是一种很常见的做法。越抽画面越快。

但是乔伊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她的镜头非常慢,慢到甚至是“软绵绵”……她大量采用了升格慢镜头。

这种镜头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代表作就是扎克施耐德横空出世的《斯巴达300勇士》,从他开始,这种大量充斥着慢镜头的打斗戏开始风靡全球的动作片,随处可见学习这种方式的动作片电影。

这种慢镜头的好处是,角色打斗时每一个动作都是摆pose,将优雅推到极致,但力道也就降到谷底了,很难让观众感受到打击感和力度。

所以模仿这种拍摄方法,成功的例子很少,但是失败的例子倒是不少,去看看《生化危机》的后面几部,就是模仿这种手法模仿成渣的。

摄影师没想到的是,乔伊在《蝙超大战》的打斗戏里,竟然也打算用这种打斗方式,要知道之前人们模仿《斯巴达300勇士》基本没一个算是真正意义成功的。

但是很快他又发现了乔伊不一定的地方,乔伊虽然大肆使用升格慢镜头,但是她的镜头丝毫不让人感到“软绵绵”,反而有力度得很。


状态提示:第120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