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导演的分镜图去尽力按照导演脑内的构想拍摄,而剪辑师是不参与拍摄的,后期拿到素材的剪辑师,很少会有参考导演的分镜图的,基本都是按照剪辑师自己的理解,去剪辑成他所认为的“观众会理解的故事顺序”样子。

这是因为导演所拍摄的素材是一段一段的,并不是连贯的,所以剪辑师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理解的顺序而不是按照剧本的顺序去剪辑故事。

特别是在胶片电影已经被放弃的今天,数字拍摄技术让素材拍摄更加方便,在胶片电影时代,剪辑师基本就是按照剧本素材的顺序去一刀一刀用剪刀规规矩矩地剪,数字拍摄的颠倒x_i,ng让剪辑师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可以不按照线x_i,ng剪辑而是非线x_i,ng剪辑去剪辑电影,就是可以把故事倒着剪、顺着剪、c-h-a着剪等。

所以,好莱坞很多电影都有2个版本,一个是剪辑师的最终完成版,一个是导演的剪辑版本,这两个版本有时候会是完全不同的两部电影。

最有名的就是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摄的《天国王朝》,电影一上映,这部砸了重金的电影口碑就烂得一塌糊涂,可是当人们看了事后流出的导演剪辑版后,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很不错。

这是因为在好莱坞,就算是雷德利-斯科特这样的大导演,都没有剪辑权。剪辑权是每一位好莱坞导演都在据理力争的东西,但是除了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种超级导演,其他导演都没有剪辑资格。

或者你像另一位大导演昆丁-塔伦蒂诺那样有个x_i,ng,直接威胁华纳,要是敢在他电影上剪任何一刀,他就宁可不发行《落水狗》!

不过像乔伊这样的独立电影,基本不用担心被电影公司强行把电影拖去剪辑不让她c-h-a手的情况。

但是她还是要找一个和自己“琴瑟和鸣”的剪辑师。

所谓的“琴瑟和鸣”,乔伊的理解是导演与剪辑默契相当,完全知道对方脑袋里在想什么,可以和谐互补,互相发挥作用。

如果你在看某部电影时甚至忘了去评判这部电影,只是被故事所吸引,那么你应该遇到了琴瑟和鸣的组合。

遇不到了“琴瑟和鸣”,找一个“夫唱妇随”的也行。

这一类就是剪辑师技术很硬,导演技术也很硬,而剪辑师即使想法和导演不是完全一致,也能高度完成导演的想法。我们能从画面上看到一个非常强势的导演——大部分场景和情节都能看出前期设计的痕迹,而剪辑把他的意图还原得很好。

你在电影院看这类电影也会很嗨,只是少了点代入感,这是因为导演和剪辑师虽然把电影的完成度堆得很高,但是少了点灵魂的碰撞。不过也很不错了。

乔伊最怕的就是第三种“半路夫妻”的类型,那就是剪辑师很强势,完全不管导演的想法去剪辑。如果再碰到一个不强势的导演,接受了剪辑师的建议,对前期的错漏查遗补缺,甚至重新在大结构上编排故事,那基本剪好的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状态提示:第8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