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耽美 > 言情总裁 > 天行有常 > 第109节

李源的几个弟弟,安王李淮暂且不论,皇十八子李清受封寿王,二十一子李沐则受封盛王,都是寓意相当吉祥的名字,但是真要论起来,诸王里面,只有李源他的这个夏王,是具有古号意蕴的王号,与庆王、忠王等改封后不再有实际的地理意义上的王号的王爵不同,显得殊为特别,而这类有古国意蕴的王号,向来是王号中较为尊贵的那一类。

诸王们:阿耶他偏心难道不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吗?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我们也很绝望啊!

但是对于诸王来说,提升他们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的方法,在近期还真有一个。

有臣子上奏疏,建议至尊往泰山封禅。

李隆基: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呢?

所谓的封禅,是指“封”与“禅”这两种活动,封是祭天,禅是祭地,虽然在先秦时期,管仲就提出过古之帝王有七十二位在泰山封过禅,而其中可以考证的有受命于天后的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等十二位著名的帝王,重点是,这些人都有莫大功绩,封禅时祥瑞频出。

目前能考证的,在舜、禹之后进行过封禅的,首推秦始皇,之后便是汉武帝。

封禅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封的,其一,这人得是受命于天的真英主,也就是说改朝换代、江山易主后的天子,其二,这人得在久乱之后、成功使天下太平,总之,难度系数非常高。

李隆基之前封禅过的天子,有一只手数都能数得清。

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这位老兄作为位面之子力挽狂澜,恢复了汉家天下,让民众休养生息,就这样,去封禅还被人物议了——最后一位,就是李隆基的祖父,高宗李治。

按理说,太宗皇帝李世民比高宗更有资格去封禅,当时也确实有臣子建议太宗皇帝往泰山封禅去。

但是太宗他自己总要谦虚一下吧?

然后,太宗朝著名谏臣魏征就表示,陛下你是觉得大唐在隋末乱世之后恢复得很好吗?你认为自己的功绩已经盖世了吗?你觉得……

李世民:我不封,我不去泰山还不行嘛!

李源还记得当初学本朝掌故学到这个部分的时候,在他身边飘着的太宗皇帝气场很低沉,成功封禅、还带着皇后武曌一起去的高宗李治在一旁默默地不说话。

而事实上,高宗李治的封禅很大程度上是皇后武曌推动的,至于目的,当然是为了让皇后能够站在台前,重现当年隋朝的隋文帝杨坚与其后独孤伽罗二圣临朝的盛事,甚至更进一步。

知晓了后世的一些事的阿飘先祖们,已经能很肯定地表示,去泰山封禅似乎不仅不能让他们得到好处,还让他们都倒了霉。

秦始皇,嗯,这位希冀子孙后代能够千秋万世结果二世而亡的悲剧就不用说了,而且他老人家当年去泰山的时候,一路上的种种异象就没让他好受过;汉武帝,嗯,如果不是汉朝后期出了个汉宣帝,强行给西汉皇朝续了命,大汉也是从武帝时代由盛转衰的节奏,至于刘彻晚年那些糊涂事,更是不说也罢;汉光武帝,前半辈子开了挂一般的位面之子的人生,换来的是东汉时期无数高门士族崛起,然后,名义上是“国恒以弱灭,汉独以强亡”,实际上就是地方豪强做大导致的后患爆发,再加上东汉皇朝几乎一水儿的娃娃皇帝,果然还是悲剧;最后一位唐高宗李治,如果要算的话,还能把他的皇后、后来武周的则天皇帝也给算上,李唐在高宗之后差点就亡了,武则天晚年嘛,e,也很惨。

这就是等级不够,却非要给自己脸上贴金子,最后招致的恶果啊。

虽然后世称李隆基开元年间的统治为开元盛世,但是这个盛世之中,已经埋藏下了无数的隐患。

纵然这个时期的皇朝府库充盈,但是封禅毕竟是一项花费浩大的活动,李隆基从封禅开始,就逐渐走向了一条奢侈的不归路。

李源身边飘着的这些先帝们几乎是同一时间下了一个结论:药丸。

在先祖们面前还是要维护自己的阿耶的李源不乐意了,其他人说说也就罢了,伯祖父中宗李显陛下,在位时期奢侈无度、并且导致朝局糜烂,到底是什么让他对好歹有大臣提议去封禅的李隆基这么看不起的啊喂!

李显马上装傻充愣:我们不是在说你阿耶在去泰山封禅之后就一副鬼上身的样子,数年之后隐患一定会爆发的事情吗?

李源:鬼上身是什么鬼啊!

一不小心把从后世吸收到的一点信息透露出来的李显有点心虚。

事情呢,其实是这样的,他们这群先帝选择这个时间段挽救李唐皇朝,自然知道后头那场导致了天下大乱的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的源头,与其说是杨贵妃,倒不如说是李隆基他自己。

但凡国君亡国的,而他之前又确实有一番英明神武的明主之相,臣子们自然不承认人都是会变的,而是认为都是女色误国,将种种罪责都推到红颜祸水身上。

但若是国君自己足够清醒,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都说杨贵妃是李隆基失却武惠妃之后的替代品,但是他对杨贵妃的宠爱远远超过武惠妃。

若说帝王之爱嘛,应当这两个女人身上都是有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武惠妃身后还有部分让李隆基忌惮的家族势力,而背景薄弱、家族全靠天子提携的杨贵妃,就没有这个让他警惕的资本了。

李源:所以我到底是要上书请阿耶封禅还是做


状态提示:第109节--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