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耽美 > 古代耽美 > 他有青山独往之 > 第14节

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还记得那天是十二月里的初十,一整天都在飘着小雪。

王家镇的陵园都是独户,一条道只通一家,用白墙隔开的,本地人家几乎都在这园子里有个地方,有的几家老的活着的时候是邻居,入土了也依旧是个伴。

姑妈的公婆是大前年年去的,一个年头一个年尾,都是早上起来发现人没了的。新丧前三年里的祭日都得去,过了三年才能停。

那天姑妈一家早早的就起了床,姑夫带着儿子先去铺子里取要烧的元宝锡纸,自己则带着儿媳妇先过去将拜祭的贡品摆放好。到了地方两人将瓜果蜡烛等物件布置的差不多了,聊着家常等了些会还是不见人来,于是就让媳妇去看看情况,自己则在原地守着东西。

前几日下了场大雪,将整个陵园都染了白,飞檐瓦角的边缘则是墨黑,像副水墨画似的,和这地方的意义一联系起来,还是真应景的沧桑。

媳妇刚去没多久,姑妈就听见了一阵阵的低泣声,和面前的白烛墓碑一呼应,不由的有些心悸。

有些怪力乱神的事,姑妈是信的,只不过姑妈一直以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话来做人,所以就算心有戚戚然也不觉的多可怕,毕竟还是青天白日的,什么鬼怪那么出格连这个规矩都不懂要出来害人?于是放大了胆子,寻着这声音走了几步,转了个墙脚就看到这泣声的由来。

然后姑妈就松了口气,原来是个人在哭啊。

那个人跪坐在雪地上还在哭着,哭的既不撕心裂肺,也不抽抽搭搭。而是那种压在心头上的,像是宣泄,抑或是悲鸣。

姑妈站在拐角处站着瞧,那人跪坐在雪中,弯着上半身,肩头上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的雪,一看就知道是维持一个姿势没动过。

抽泣声幽咽的忽高忽低,嘶哑着很难听。

可在冰天雪地里,姑妈的心却被这低泣声抽的心也缩了紧,不由得也要落下泪来。

这声悲鸣太真切了,和整个天地的黑白搅浑在一处,直撞在心上最幽谧的地方,那是只有真正经历过死离死别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声音,是种可以在平日装作若无其事,却深埋在所有帷幕之下的一处空白。

这空白无人来问,无人来填,每每想起,却依旧如初般的撕心裂肺。

作者有话要说:  我已经不在乎李大夫走不走了……

☆、二十

后来,姑妈又在街上碰到了那个人。

那天是元月十五,集市上热闹非凡,挤满了出来溜达的人。姑妈从家里出来去铺子拿东西,刚从巷子拐出来,迎面就看见一个人怀里抱着一个小娃娃,一边走一边在逗着,娃娃的整个小脸红扑扑的,穿着一身大红的棉袄,两只眼睛滴溜溜的盯着周边张望,灵气的不得了,对上姑妈的时候,嘴一咧就咯咯的笑开了,让姑妈忍不住上前去逗逗。

抱着孩子的青年从始至终都是温和的,说话很客气,语气没什么起伏。可姑妈看着看着就有种熟悉的感觉,于是便问了起来。这一问,才知道是南边王老头家的老二,叫做王唯清,和儿媳妇是表亲关系。年少的时候还和自己的侄儿在一起念过书,只不过很早就离开了王家镇,几年后直接带着媳妇回了家。只是人才回来没多久,也不怎么声张,所以没留什么大影响。

这一答,却让姑妈想起了别的事来,只是当时人抱着孩子都走远了,也不好再追上去问了。

姑妈后来又存了心找了自己的儿媳妇打听了一下,原来那人回来的时候还带回来个牌位,说是自己的义兄,曾救过自己的命,英年早逝无家可归,死活要放在自己家的墓地里。可谁家的义兄义到连身后都要在一处呢。况且那孩子少年时就传出来些事,不过如今都娶妻生子,也就都不再提了。只是将所有事上上下下的一联想,也就什么都清了。

这件事对姑妈来说其实并不应该让她那么放在心上。只是当日那陵园的哭声实在太让人记忆犹新,让姑妈一看见那孩子就止不住回想起来。想起那黑与白中的背影,无助的单薄的埋在冰冷的雪中。

这个世上什么事都有回转的余地,唯独生死不能,可偏偏人总是醒悟的晚,于是许多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没了去处。多情的也好,无情的也罢,反正一把黄土都埋了干净,想追究也没了机会。

姑妈叹了口,抹干了眼泪,深吸一口气转身出了屋。姑父依旧不明所以,只是这一闹,睡意也都消散了干净,穿戴好衣服后,这一日就开了头。

另一边,徐青山与李往之也起了身,正在外面洗漱。姑妈推开了两人的屋子,看见两床的凌乱的被褥还在心中腹诽了句:“得,还装的挺像。”

吃早饭时,除了两个小家伙还在酣睡外,其余都到了齐。饭桌上的羊肉汤和酥油烧饼是姑父和表弟从外面早市上买回来的,家里媳妇则做了糍粑饭和毛豆咸菜,一端上来,就冒着白白的热气。

徐青山坐在凳子上想伸手去够烧饼,无奈腰还是有些酸,动作也就僵硬了许多。表弟见他这样,就问了问。

“哥你咋了,够不着么?”说着,表弟还好心的夹了张烧饼放在徐青山的盘子里。徐青山揉揉腰道:“前些天腰扭着了,这几天都不大好。”

“扭着腰那你可得注意些了,李大哥不是大夫么,你怎么不让他给看看?”表弟好心道。

徐青山闷闷的咬了口烧饼,脸有些发红,连忙咳了几声掩饰了一下


状态提示:第14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