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耽美 > 重生耽美 > 天降之任 > 第78节
君不愿为百姓担待时,请担待汝心中的良善。最后,也请诸位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希望,我宋军民自有热血傲骨,无论经历何等考验,中华民族永在。”

大家静静地听着,从来没有一个皇帝用这样的口吻说话,用这样的语气,这样谦卑却这样豁达,可见此人并不是皇帝。原来众人都暗恨张世杰自作主张,陆秀夫助纣为虐。大多数人最终同意他们这么立个皇帝不过是因为他们说这个人要出战元军,这等于给元军一个诱饵,转移一下元军的注意力。现在宋军被元军打怕了,风声鹤唳,如果能休整一段时间也好。大家来这个登基典礼,多数人觉得是一场闹剧,此人说要出战元军,简直是羊入虎口,自取灭亡,但死一个皇帝,比降一个皇帝要好。可赵宇这番话后,许多人觉得立赵宇为君也不坏,其人将死,其言可嘉。

后面的几天,赵宇和李越“深居”在那所赵宇登基宅院中,根本不上什么“朝“,很少见什么人。陆秀夫有时拿来一些诏书,赵宇看都不看就签了他在这里人看起来十分拿不出手的毛笔字,然后陆秀夫会给按上匆忙为赵宇刻的宝鉴。逃到了福州的大臣们都不把赵宇真的当一回事儿,而赵宇也懒得搅到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里面去。他现在的要事是打败元军,或者,按照别人的看法,是从元军里面逃出生机。

按照李越的要求,两个孩子倒是天天来。李越不管那些妃子修仪在想什么,可心里同情这两个在幼年就遭受颠簸流离之苦的小孩,又加上对一直没有见面的阿卓有种负疚感,就总逗着两个孩子玩。他过去的手段绰绰有余,什么挖个洞,编个小筐之类的,直把两个孩子哄得笑不拢嘴,旁边宫女们看着,频频对李越眨眼,可惜李越不明白什么意思。

“没有子息”作为赵宇成为皇帝的条件之一肯定也传到了杨淑妃俞修仪等妇人的耳中,她们偶尔见了赵宇,行礼间的语气让李越听来很温柔和善。鉴于赵宇这个皇帝做得毫无实质,李越不觉得她们这是因为赵宇是皇帝才这么亲切,肯定是赵宇那种温和睿智的气质又对女性产生了杀手级的诱惑力。

赵宇经常与张世杰或者陆秀夫谈谈话,有时还会画出地形图之类的,与张世杰比比划划。但是晚上他是不工作的,早早就睡下。

那个老道带着小道士来过一次,赵宇十分冷淡,否认了所有的指控,并逼着小道士含泪发誓不能乱讲。可那个老道士走时还是阴笑不已。

也许那个老道士说了什么,秀王赵与檡在登基大典没有露面,可却在老道士拜访后来见赵宇了。来的时候还脸色阴郁,可与赵宇长谈后离开时就显得心情不错。李越问赵宇他们都谈了什么,赵宇说他就让秀王想象了一下如果立了幼帝,秀王和杨国舅的关系会是如何?如果秀王不支持张世杰和陆秀夫,与杨国舅交好的陈宜中成了丞相,那么秀王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上,赵与檡自居是宗室,此时国家危亡了,要为国出力——与赵宇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可是他的野心不像赵宇那么大,就是看不过去杨国舅,觉得他专权专断,总出言批评杨国舅,两个人的梁子就结下鸟。杨国舅怕秀王会争皇位,他的地位不保,所以一立幼帝,为免后患,他就联合了被选为丞相的陈宜中,“派”,其实是逼,秀王赵与檡出福州,去无险之处为福州守大门。这个秀王也是个血气人,自己被这样对待,没退路了,知道元军来了,往死拼吧,就去迎战元军,被俘不屈(有记录是交战中)被杀,他的弟弟和他的儿子等都随他死去。

陈宜中杨国舅从没有来。有时李越觉得这些南宋的大臣们不是太弱,其实是太强了。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打成了一锅粥。没有人愿意去辅佐政敌,大概想着大不了一块儿死,这也太骄傲了吧。

☆、第 58 章

到了他们要出发的前一天,许多人送了些祝愿成功之类的纸片。赵与檡送了些干粮,毕竟是逃难过的人,知道路上要吃什么。

张世杰告诉赵宇明日安排:“吾会送君等至城门,但城外尚有众多饥民,为防不测,吾等可派千人护送圣上入闽地……”怎么可能一两个人去挡元军呢?带着千人去冲杀一下,也像个样子。

赵宇严肃地摇头:“可派军士等送我至城外人稀之地即可,千万不能随我入山麓。”李越心说当然了,他们要去飞船的。

张世杰犹豫不定,赵宇坚持道:“请张公一定要听我所言。”张世杰勉强点头,赵宇又道:“我在城中董义处定了千斤粮食,请派人去董家相告,明日我会去取粮。”他把董义的茶楼地点给了张世杰。

张世杰皱眉道:“官家难道觉得吾等没有这千斤粮食?”

赵宇笑着解释说:“原来是想要自封为帝的话,自然要准备粮食,现在有了就用吧。另外,还要请张公准备些驴。”

张世杰再次愕然:“驴?!”

赵宇点头道:“的确,是驴,十匹左右,还是要又老又残的,我们也就用一段路,然后要放掉。用马就可惜了。”


状态提示:第78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