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诸位兄弟请看,这封书信乃是韩兀奴罕在昨日清晨送到的。我想诸位兄弟看了这封书信之后,便也就明白本帅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了。”这般说着,刘福通便也将这封书信递了下去。
因为张世华现在的位次排在第四,排在他前面的还有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三人,所以在这三人相继浏览书信之时,面带笑意的刘福通在抿了一口茶之后,便也不由对着张世华笑问道:“伯昌,在做的众人之中,你对韩兀奴罕应该也是有几分了解的吧,那你觉得此人如何啊?”
“韩兀奴罕如何?”听到这样的问话,张世华在皱眉沉默了片刻之后,便也不由回答道:“韩将军为人刚毅,且素有大志,在这乱世之中,倒也算是一个难得的人物。”
“哈哈哈哈,好好好,未曾想伯昌你不但打仗勇猛看人还能这么准。那,你且看看这书信之中的内容。”
说着这话是,这书信便也传到了张世华的手中。
这韩兀奴罕送来的书信并不厚,全部加起来不过也就是四页纸,故而张世华看完这一封书信倒也没用多长时间,而在看完之后,低着头的张世华却也不由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和张世华先前料想的不错,韩兀奴罕他还是走上了历史所赋予他的原有的道路。
这样和大家说吧,在旬月之前,刘福通因为也先率领大军南下的原因而不得不西撤,但也恰恰正是因为西撤的原因,时间紧迫的刘福通便不得不被迫放弃掉驻守在归德府城父的韩兀奴罕。
因为那个时候韩兀奴罕率领着三千兵马,驻守的地方实在是太靠北了,自顾不暇的刘福通根本就不可能在派兵去接应韩兀奴罕的三千人马。甚至就算能接应,刘福通显然也不会那样做,因为为韩兀奴罕的三千人这样做显然得不偿失。
所以,刘福通抛弃了他们,选择了撤走。
而在刘福通撤走之后所生的一切,大家自然也就可以猜到了。当刘福通带着麾下的大军狼狈的撤出安丰路之后,诺大的安丰路自然也再次落入了元蒙朝廷的掌握之中。在元蒙朝廷的四面夹击之下,韩兀奴罕显然不可能继续待着城父等死。
所以,为了保全自己和部下的性命,身为红巾军副万户的韩兀奴罕也只能率领麾下的那支残兵孤军,抱着搏命之心,向这北方逃去。
要知道城父北方两三百里就是黄河,而过了黄河那就是元蒙朝廷的中书省,完完全全的就是天子脚下。这样的一个地方,防守森严可想而知。但从侧面看,也能看得出,当时韩兀奴罕他们的情况已经危急到了何等地步了。
但有时候有些事情也正应了咱们常说的那句话,“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不得不说这一次,韩兀奴罕这个受幸运女神眷顾的人,真的是赌对了。
毕竟灯下黑几乎是所有人的本能反应,对于这一点,腐朽的元蒙朝廷自然也不例外。
没错,身为元蒙朝廷右丞相的脱脱,这一次为了一举绞杀汝宁府的红巾军,的确是为刘福通和张世华他们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般的包围圈。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身为元蒙朝廷右丞相的脱脱,这一次可谓是什么都考虑到了,但这一次,他恰恰忘记了两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那个搞政治工作的兄弟,根本就没有一丁点的统兵天赋,让也先他做此次讨贼大军的主帅,简直就是在赶鸭子上。,故而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因为元蒙朝廷的所托非人,所以这在一开始,元蒙朝廷打的便就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毕竟“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在原本的历史上也证明了,哪怕没有张世华的存在,到了最后刘福通其实照样可以击败也先的大军,不过就是付出的代价大些或小些罢了。
当然这是题外话,点到为止。咱们接下来就再说元蒙朝廷右丞相的脱脱,犯下的第二个大失误,那就是对元蒙朝廷过于自信的他,忘记了在包围圈的西北方布置兵力。
是的,韩兀奴罕的北方位置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队,因为这边几乎所有的军队,都被他抽调给他的兄弟也先统帅了。所以当韩兀奴罕搏命偷袭大名路治下的东明城时,元蒙朝廷一时之间竟抽调不出一支兵马可以去阻止。
而之后的结果,自然也就很清楚了。
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东明轻而易举的便就被韩兀奴罕率领着千余残兵拿下。而在拿下东明城之后,有了根基之地的韩兀奴罕便也迎来了实力暴涨期。
要知道因为黄河泛滥、贾鲁治河等诸多天灾**的影响,黄河两岸,求生求活的难民简直可以用说不胜数来形容。
故而当韩兀奴罕打下东明城并在东明城中竖起招兵旗之后,短短数天时间,便就让他在东明城召集起一支规模达到万人的人马。
而由此也可知,黄河两岸求生流民之多。其他的不敢说,用“红衣遍野,呼声动地”这八个字来形容韩兀奴罕渡过黄河之后的景象,是一点也不掺假的。
毕竟韩兀奴罕现在都说了,他已经势如破竹的攻打下了滑州,他在信中甚至是,再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他便能拿下整个大名路。当然,这其中固然有着吹嘘的成分在。
但别管怎么说,韩兀奴罕现如今麾下的人马和地盘却是实打实的啊。
所以单从这一点上来讲,刘福通绝对会答应韩兀奴罕在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