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送走了那位冯什么贡财神,站在中堂里还发了半天愣。老天真是太眷顾我了,这真是运气来了城墙都挡不住,竟然凭空送来这么一位天生的商业奇才,要不是这年代商贾是贱民,恐怕于永早已弃官从商了吧?
杨凌想的的确没有于永那般长远,但是于永提供了这个创意,规划了这么远大的蓝图,却诱发他想到了比于永的建议更高的目标。
于永说得不错,只要假以时日,利用内厂的权力和便利,的确可以财源滚滚,同时建立一张无孔不入的庞大情报网。但是更深远的意义是:
如果真地建立起那么庞大便利的交通网络,把全国的资源调动起来,急需这些物资的地区就可迅速发展起来,而提供资源的地区,由于流通的便利,在慢慢失去纯靠提供原料牟取暴利的优势时,百姓便会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自发地去谋求更大的、更好的创利手段。
商业的发展对于工业的促进作用是最大的,凭着交通带动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它将在不知不觉间推动整个大明工业化的进程。
这个过程不是一时一日可以见效的,但是它在缓慢地进行过程中却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当它和大多数上位者的利益挂起钩来时,那么现有政治体制阻碍经济发展的部分将毫无悬念地被改变,就算是皇帝那时也无法阻止这个潮流。
自己曾经梦想过的理想岂不是可以实现了么?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谁能想得到在目前环境下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改革将从一家车马行开始?
当整个统治阶级成为新式经济的最大受益者,当他们体会到其中的甜头时……他们还会成为历史的绊脚石么?还是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力量?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一群原本精英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落成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所以那些道学观念太重的人可以暂时抛在一边,如果自己先一步能把重利甚于重名的皇亲国戚、豪绅名流都拉下水加入经商开工厂的大军,那么……这些皇新国戚将影响多少人?这些豪绅名流家族有多少子侄是从政从军当官儿的,在他们家族的潜移默化之下……。
杨凌一想到这里心中一阵兴奋,这些事当然不是那么快就可以办到的,就是要把内厂建成全国最大的流通集团也不是一年半载可以完成的事。
但是杨凌知道,如果有他这个知道明确发展方向的人来推动,那么一年搞交通、三年“腐蚀拉拢”,十年后朝野上下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权力集团,足以和因循守旧的势力相抗衡。
而且那时这股力量已不是任何人可以将它消灭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它的先进一面必然使它获得越来越大的权力优势。历史,将因此而改变。
可是……要是没有自己呢?杨凌慢慢踱到花坛旁坐下,几只忙碌的蜜蜂正在花蕊上蠕动着,杨凌茫然瞧了半晌,眼神渐渐明亮起来:花开花落自有规律,历史发展何尝没有它的规律?
历史即便没有他的存在,该出现的东西还是会露出它的萌芽,自己不是发明者,而是提前把这个本已存在的规律去发现出来罢了。只要自己在有生之日尽最大的力量去推动它的发展,就等于在历史原本的发展规迹上插上了一只新的方向标,开拓了新的一条路,在守旧的官僚势力中埋下了一颗观念迥然不同的种子,就算没有自己这个先知在这里,利之所至,也会有人继续走下去,沿着它的自然规律走下去,直到它汇聚成不可阻挡的庞大洪流。
而由于他的出现,这个过程将会提前,将会更快。杨凌可以想象得出,因为他的出现,大明这艘庞然巨舰的航标将出现一点点改变。那改变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一点拨转,巨舰的舵将使它的航向发生巨大的变化。
差之毫厘,可以谬之千里。当这艘巨舰再驶过数十年的历史长河后,它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到这里,个人的恩怨得失已被杨凌抛到脑后,他知道,以一个人的力量,树敌于天下,根本无法完成这一目的。这块蛋糕他杨凌吃不下,内厂吃不下,那就要联络一切可能的力量参予进来。
东厂、西厂、锦衣卫是比朝廷官员更易接受这种观念的概力集团,如果把它们拉到自己一边,三厂一卫联手,就足以和文官集团相抗衡了。何况文官集团也未必全是老朽愚昧。
要团结三厂一卫,就得先打再拉,至少王岳、范亭那亲的人是不可能理解他这种想法的,也不可能接受这种观念,这些人必须要打压下去,换上一批“唯利是图”的人来。大明现在不缺自得自满的才子,就缺充满野心的人才,要改变历史,他们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杨凌越想越是兴奋,连柳彪走到面前都没有察觉。柳彪看到大人坐在石阶上,盯着一株鲜艳的花朵痴男怨女痴痴发呆,时而眉飞色舞,时而蹙眉沉思,也不敢惊扰,只走到旁边等候。
杨凌盘算良入,忽觉有人靠近,他抬头一看是柳彪,不禁欣然笑道:“柳彪,你现在就回营去,开始筹措准备。我明日便请求皇上将左哨营从泰陵调回来,开府建衙,越快越好。”
柳彪瞧他神采飞扬,心下也极为兴奋,他忙答应一声,急急地返回军营去了。
韩幼娘听说相公回来了,看看已经过了晌午,怕他还没有吃饭,忙系上围裙,亲自下厨做了一碗疙瘩汤,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