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斌没想到会形成这种局面,看来拍砖的要比拍马屁的多的多。要不是林玉仁等人暗中操控形成虚假的一面,恐怕早就被拍砖的给淹没了。百姓们平时所受的压抑很大,也只能在网络上发泄一下。他们痛恨的并不是总理宋志成,而是地方上一些官员的做派让人不齿。在文人墨客的引发下,网民把心中的怨恨彻底的爆发出来。
网络媒体之间的争论,也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lt;gt;正在东面沿海某省视察的田振文看着几篇观点截然相反的评论员文章,不禁皱起了眉头。田振文非常明白,舆论造势的背后是中央两大集团的对垒。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田振文发现宋志成并没有插手,因为府院系的笔杆子们都还在沉默当中。而发布文章赞美宋志成的,大都是一些不知名的网民。要不是明星艺人的架势,赞美派恐怕早已经败北了。倒是那些学者专家的批判性文章,引起了田振文的重视。
别看田振文只是副总理并非矛盾的焦点,但文章所指的一些内容,却也涉及到他的权限之内。田振文本想出来躲清闲,没想到宋志成一直按兵不动,任由王伟光操纵着院校系对他进行攻击。这样下去,不但宋志成遭受冲击,也势必会影响到他接手总理后的执政。
文章中所罗列的一些所谓‘府院罪证’,只不过是放大了其中负面的数字。即便发达国家政府在执政当中,都不可能达到完美,何况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发展中国家。国务院的政令,都是在衡量完利弊的情况下,只能朝着有利的一面倾斜。现在被这些学者专家有意把弊端放大,在普通民众心理已经完全掩盖了绩效的一面。
田振文有点坐不住了,这样下去对他的冲击将会大过宋志成。到时候接手府院,人们会盯住这些弊端软肋,无形之中等于是给田振文上了一道紧箍咒。况且,这里面欠着到的政治因素非常重。舆论造势发展到极致,就会演变成一场不可逆转的动荡。
田振文拿起电话,立即给身在北京的何作义拨打了过去。事情到了这份上,田振文知道自己必须要代表莫系表明态度了。
“老何,我是田振文,怎么样,这个年过的舒坦吗?”
“田副总理,你到是清闲了,京都这边可是非常热闹。日前伟光同志主持召开了书记处会议,他对政府方面的工作很不满意,在会议上提出了严厉批评。”
“老何,这两天的舆论你看了吗?”
“嗯,非常精彩。”
“老何,你也别光顾着精彩,总的做点什么。别忘了宣传这一块你马上要接手,就当提前练兵了。”
“怎么,要表明态度?田副总理,我觉得还早点吧?中央这边主席和总理都没有发话,庞老那边好像也没什么表态。”
田振文沉思了一下,接口说道,“老何,这样下去恐怕两会上又是一番刀光剑影。说实话,有时候我厌倦了这种内斗,但是身在其中也没有办法。照我的分析,主席应该是在等咱们的表态。自从莫老事件发生之后,庞老几乎不再发话。而庞系干部在这次冲击中损失最大,不光军中大员,包括南湖罗连生都被连累。伟光同志借这个机会想与宋志成一较高下,按说是个机会。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小看了我田某人的胸襟。老何,咱们不能光看眼前的利益,这样下去于党于民都非常不利。”
电话中沉默了一下,只听何作义沉声说道,“田副总理,我明白。”
“好,我等你的消息。”
田振文挂断电话,心情并没有感到轻松。王伟光的做法让他有点不齿。虽然这是一个绝佳机会,在大形势下莫系应该会支持院校系来横制安致远的权力。但鼓动文人制造社会舆论,这样的行为却不是一个中央大员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假如王伟光直接来找田振文说明情况,或许田振文会站在王伟光一边。院校系接手人大对莫系来说也是件好事,可以分解五大班子的权力,不会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形成隐形皇权。
可话又说回来,王伟光一旦接手人大,谁能保证以后的人大不会出现与中央脱节的现象。很多院校学者都上书中央,要求人大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岂不知这种情况完全不符合当下国情。议政分治,只会导致国家走向灭亡,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站在派系的角度上,田振文应该支持王伟光。但是站在国家大局的战略上,他必须反对这一做法。当初莫老在世时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一直有意无意的打压着院校系。这并非是老人的私心重,而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政治目光。
中南海丰泽园中,安致远与宋志成面对面坐在沙发上。两个人的表情都很凝重,当下社会的舆论及民众的反应,有点象许多年前的那场学潮。先是院校学者举旗,接着是学生集会工厂罢工。演变到最后,就是一场国家灾难。普通百姓可能觉得小题大做,但在当政者眼中,却是一场重大的政治危机。
宋志成放下茶杯,沉声说道,“主席,舆论越闹越烈,我提议召开一次在京政治局成员会议。有什么话,咱们在政治局会议上说,不必做这些小动作。国新办及所属党报要发表评论员文章,被我压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