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开d-18tm发动机以外,我们还将引入罗罗公司的rb-211发动机作为将中短程宽体客机的动力系统,并且还将会有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着手开发一款我们国内自己的超大推力大涵道比涡扇,也就是说,我们的宽体客机也同样将会拥有三款不同的动力系统选择。”
一款客机计划三种不同的动力系统,这在新时期的民航客机研制来说也算是标准配置,波音777就是开此先河的存在,现在中航西南的宽体客机不过是后来的一个小小效仿者而已,更何况在实际使用当中,其实也并非是宣传中那样真的会有三款发动机可以供选择,真能够同时有两款发动机提供给民航公司选择就已经很不错了。
金琴科很早就知道中航西南按照现有的模式发展下去,宽体客机、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都会有,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发动机方面的发展会来的如此之快,这完全就已经超出了金琴科的想象之外,就比如现在飞机都已经立项预研有好一段时间了,这时候才开始打算在国内研制一款全新的发动机装上去,时间上是完全没有可能啊!
更何况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本来也不简单,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完全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更没有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因此也不可能做到轻松地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研制、定型、交付,这样的一款发动机肯定是不被看好。
“公司要打算自己研制一款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话,从道理上来说也确实是必须要有的,但是从技术、市场方面而言,要想单独研制一款超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现在发动机在进度上完全不可能赶得上飞机的研制。”
发动机赶不上飞机的研制,在杨辉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原本自研的发动机也没有打算给中短程宽体客机提供使用。
“没事儿,实际上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那边原本也没有打算过赶上客机的研制,同样也没有打算去研制一款26吨级的发动机,按照计划公司实际上是打算研制一款推力在28-40吨之间的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所以这次的目标不是rb-211,而是rb-211的增推大改型号瑞达系列发动机,或者说干脆就是瞄准了ge-90发动机才对。”
这话说出口之后,杨辉本人也是无限感慨,这前前后后也算十多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整个共和国的民航发动机行业也是在杨辉不断影响之下,逐渐往推力更大的方向发展着,虽然还不清楚未来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能不能研制成功,但现在终归是开始向着目标出发了,而这本来就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至于说这系列的发动机什么时候可以出实物,并且完成定型与交付,这方面就连杨辉实际上也都还并没有底,也许是可以按照计划在2010年之前交付货运飞机那边装机使用,同样也有可能会因为研制中出现大的技术问题,最终导致进度延后。
但是也只有努力过之后,才有可能知道到底哪里还有缺陷,这也算是杨辉支持发动机上马的原因之一:“我们的发动机定位在瑞达、ge-90级别,咋一看起来确实有些目标定得有些太遥远,考虑到这是未来宽体客机所要求的发展趋势,而且民航发动机的研制要的不是填补什么空白,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迎难而上。现在我们实际上也知道这一系列的发动机研制会很困难,但我们必须要咬着牙坚持下去。”
能够一次说这么多消息给金琴科,杨辉一方面是有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和安东诺夫设计局合作的原因,更多的其实也是在向金琴科表明一个意思:中航西南机领域,这甚至是一次堪比当年波音公司在747项目上的豪赌,需要各种对宽体客机有用的人力物力。
而当这些意思表达到位之后,杨辉的狐狸尾巴差不多也就露出来了,这次金琴科能够帮着安东诺夫设计局来牵线搭桥,也就说明了他同安东诺夫设计局那边还有着很多的联系,这样的好机会肯定不能错过。
话题瞬间就转到了另外的地方:“所以说,公司宽体客机项目上马已经是*不离十,而现在既然安东诺夫设计局那边的项目都在不断地下马,而你应该也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我说安东诺夫设计局已经没有未来了,现在你作为当年设计局的中高层,完全有理由为那些还在安东诺夫设计局苦苦挣扎的科研设计人员们找一个出路,至少在安218下马之后,设计局之前做宽体客机研制的那些科研人员很快都将没有科研项目。”
反正安218项目的下马已经无可避免,而且安东诺夫设计局现在也算是日落西山,杨辉本着保护性挖墙脚的原则出发,把这些从事宽体客机研制的技术人员搞到手才是道理。
实际上这一位面的共和国在航空制造业已经表现的很不错了,因此也能够吸引并留住一些人才,但是随着中航西南的各项业务铺开之后,每年国内培养的那些人才就还远远不够,况且宽体客机的研制对于中航西南来说也是两眼一抹黑,能够有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技术人员参与,多多少少应该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毕竟人家是能够研制安这一级别巨无霸的存在,在飞机的设计上肯定两把刷子。
当然了,金琴科此时心理也在挣扎着,到底要不要把安东诺夫设计局的老朋友、老部下一起叫过来,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未来要是这边的工作不合适,那时候才是更麻烦,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