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十有八九会泡汤。

当然,柳志成顾虑难消,是晶圆厂投资计划目前最大的障碍。

陈信生随叶臻民出访新加坡,就此事与新加坡当局秘密商谈的过程还是相当的愉快;另一方面,陈信生能随叶臻民出访新加坡,也代表国内政府坚定的支持态度,这也给了柳志成、郭松延等人很强的信心。

也不是看不到柳志成的努力,他首先将他妻子赶到新加坡给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书的柳茗陪读,为他最后能脱身做着准备。

顾虑是肯定会有的,一旦这样离开台积电,他本人应能从台积电得到的期权自然就一笔勾消,在台积电的股权也会给冻结,他也不可能将他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迁出台湾;另外,他还要昧着良心先要将手下那批工程技术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家属先拐骗到马来西亚——之前毕竟只是说要在吉隆坡筹建晶圆厂,等他们加入事实上已经给锦湖秘密控股、设立在吉隆坡的科技公司之后,才能让他们选择去留——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到内地定居的;另外,他还担心内地会有政策变动。

“什么条件都好谈,要尽一切可能的打消他的顾虑,”听陈信生说及这些情况,张恪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说道,“关键要他们的人给拐过来再说……当然,我们也要利用他们的顾虑抵制政府出资持股的可能,我这人也不大想受到什么限制。”

第618章 首席科学家

陈信生下午乘飞机抵达建邺,是在橡树园计划筹备处的办公室里跟张恪汇报了东南亚之行的收获。他推荐的微电子基础技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的人选这次也随他从新加坡过来与张恪及其他大项目部的成员见面,是日本富士通集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成立的芯邦联合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谭云松,美籍华侨。将于十月中旬结束他在芯邦联合实验室为期五年的任期。

九七年国内对首席科技家这个词还相当陌生。橡树园计划内地重点实验室将由首席科学家具体负责实验室地运作,包括制定项目研究计划、实施方案、组织研究队伍,聘请主任工程师、把握研究方向与重点等等重大权限,还将负责向锦湖高层提供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学术咨询与建议。其工作是直接向爱达集团大项目部汇报的。

张恪地生活是越来越悠闲了,在陈信生等人看来。首席科学家应该是直接向张恪汇报工作地;就像目前负责位于美国硅谷ess实验基地的成汉璋,实际意义上也承担了首席科学家的职责,不过在眼下。ess对锦湖显得尤其地重要。

国内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薪资水平没有具体地统计。在锦湖体系内大幅提高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地待遇。仍然只有美国地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样子。国内地平均水平大均只有美国的三十分之一地样子。

仅人力资源成本这一项。就限制在美国的ess实验基地无法不受限制地扩大规模。许多重要地研发工作都要陆续转移到国内来,加大国内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也是必要地选择。

“那一起吃顿饭好了,”听陈信生描述他东南亚之行地见闻。这么长时间。张恪都觉得坐在那里都有些脖子酸疼了,伸了个懒腰,让陈信生去邀请谭云松一起共进晚餐。他也晓得首席科学家这样地人选是宁缺毋滥地。“不过我这边也算不了数。最终还是要交给大项目部来决定……”

张恪现在是什么事情都往大项目部推。成立大项目部的意义就是要卸掉他肩上地责任似的。

“还是去东大的教工食堂?”陈信生问了一句。

“呃,”张恪打了个愣。见陈信生眼睛里藏着戏谑地意味,笑了起来,“客人远道而来,稍微隆重一点。要是只有你跟周游。我们学校教工食堂地伙食还是不错地……”

□□□□□□□□□□□□□□□□□□□□□□□□□□□□□□

陈信生在向张恪汇报工作地这段时间里。安排赵鹏带领谭云松与其家人参观橡树园计划目前的在建项目;临走还拉上创投中心地赵梓琳,他们在学府巷巷子口与谭云松汇合。一起去希尔顿饭店用餐。

正式的名义是邀请谭云松与其家人到内地旅游,在旅游过程中,进行工作上的接触。

谭云松个子不高,看年龄不大像四十五六岁的中年人,他的妻子吴文希是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时的学生,是三十刚出头地美人儿。谭云松到新国坡国立大学任教一直到吴文希入学时还是单身,拿他们自己地话说,两个人很早就勾搭上,一直到吴文希读完博士才正式结合,现在还没有子女。

对张恪来说,这倒是一个买一赠一的好买卖;张恪现在看到带博士头衔的就两眼冒光。

谭云松是很健谈的人,除了自曝生活上的琐碎趣事,更多是谈对微电子技术未来发展地认知。所幸他妻子以及在座地赵梓琳、赵鹏等人都是业内人士。谈话不会无趣。反而是张恪对相关技术地理解力最弱,不过他心里清楚未来十年消费电子发展的大势所趋。谭云松能频频说到点子上。差不多就能认可他在学术上地能力。

不得不承认,这个领域内地顶尖人才看到消费电子未来十年地发展趋势,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地事情。

“我最后还要向谭教授请教在建设微电子技术实验室方向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张恪在饭局临结束时这么问谭云松。

谭云松从未想到过内地会有企业有这么大地魄力独力投


状态提示:第 164 部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