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中了四人,中间还有状元跟探花!
这是大家万万没想到的,就连宋承运跟刘元聪俩人也是疑惑不已。自己学问考卷答得如何,自己心里最清楚。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然心中笃定一个进士是没问题的,但是也不至于有如此高的成绩吧。
而且一同考试的大家族子弟多如牛毛,他们三岁开蒙,五岁作诗,十岁就能考秀才,没道理文学会比他们俩人差啊!
别说这两人,其他考上也是奇怪,开始产生起自我怀疑来,难道他们平日里所学还比不上两个从乡村来的人?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的,宋承运跟刘元聪都是皇帝钦点的。而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唐庆这个人。
这些年唐庆跟皇帝私底下的书信来往,除了皇帝身边的亲信没有一个人知道。
皇帝开国登基没多少年,身边的大臣将领百分之八十都是世家在把控着,剩余的分散在各地做个不入流的小官。
当皇帝这些年下来,皇帝渐渐发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好多的想法跟抱负都不能展开手脚。
每当提出改革之事,总会有一两个大臣出来指手画脚,这个不许那个不许,而且朝堂上的基本上都有利益牵扯,出来赞同皇帝的人寥无几人。
还都是些不入流的官,如何说得过那些老奸巨猾的大臣们,三五两下就败下阵来。
渐渐的皇帝还是觉得很不爽,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头被牵着鼻子在走的牛,朝堂上的大臣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活得像个傀儡。
但是再不爽也不能把这批跟着自己打江山的老人给砍了吧,何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不会作出那种太low端的事。现在朝堂太过于和气,这样不行。
帝王之道讲究平衡,如今墙往一边倒,他肯定要从新找来东西把它给立起来才行。
如何让朝堂上填注新鲜血液,答案是科举,但是科举中也有不少是这些大臣的亲戚。所以皇帝在挑选人材的时候必须稳重稳重再稳重。
而这个时候唐庆凭空冒出,他虽然不能入朝拜相,但是他研制的那些药物却让他这个做皇帝的威信在军中越发高涨。
兵权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所以唐庆就像是皇帝影藏在暗中的一把手,慢慢地将他推上高处。
最重要的是唐庆这个人爱财不爱权,身后又没有世家,皇帝很乐意相信他。
对于刘元聪跟宋承运等人在科举还没开考之前,他们的身世背景早早的就放在皇帝的案头。
皇帝想要培养几个自己的亲信,肯定是要从这些没有世家背景的人身上挑选,但是又不能让朝中大臣看出猫腻。
所以才选了文采最好的宋承运跟刘元聪。
当然这些都是宋承运跟刘元聪不知道的,至于朝堂里其他大臣也被忽悠过去,他们看过宋承运跟刘元聪的考卷,确实写的好,虽然没有太过于修饰,但很务实。
皇帝近两年来偏爱务实,朝中大臣都心知肚明,心想这两人怕是走了狗屎运让皇帝看中的。
一向心气高傲的大臣也不相信两个山野来的能做出什么大事,不足为虑,所以才导致众人都忽略了。
有句话说得好,往常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的敌人。这些大臣们安逸得太久,都忘了坐在龙椅上龙还没沉睡。
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最了解皇帝,反而忘却了皇帝也最了解他们,所以不怪他们打了眼。
汶水镇今年出了十个举人,四位进士,还有一位状元跟探花,在京城也引起不小的轰动。
皇帝对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