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第三章 委身匈奴王
左贤王下令附近的匈奴人全部在安邑集结,三天后就召集到五万匈奴人,左贤王很清楚,凭这五万人,打下长安是不能的,只有联合董卓以前的旧部,才有能打下长安,因为这些人熟悉地形,而匈奴人勇猛善战,双方以优势互补。
左贤王于是请安邑的董卓旧部,原来中郎将牛辅的部下几个校尉(正三品)来入伙,李傕 、郭汜、张济、贾诩就是这些校尉之一,这时候他们害怕朝廷以后会跟他们算老账,一致同意跟左贤王合作。
于是,左贤王率领五万匈奴骑兵,杀向长安,李傕 、郭汜、张济、贾诩则率领本部四千人马紧随其后。在往长安的一路上,李傕、郭汜、张济、贾诩力劝各地董卓旧部反水,而长安周围确实基本上都是董卓的旧部,他们也担心朝廷以后翻旧帐,于是纷纷加入叛军。
就这样,这支军队一路没遇到什么抵抗,很快就杀到了长安城下,并且军队由最初的五万多人,增加到十几万人。
叛军这时候有十几万人,包括匈奴左贤王的军队,而政府军这时候虽然也有十几万,但真正效忠天子的军队只有吕布和三位老将军的军队,加起来不到两万人,其他军队基本属于出工不出力的,对他们来说保留性命最重要。
蔡文姬知道叛军打下长安的能性很大,她也知道李傕等人是董卓旧部,他们要是进入长安必然会给长安带来再一次的灾难。
蔡文姬对左贤王说,大王,我只要给父亲报仇就以了,请不要伤害长安百姓。左贤王于是告诫李傕等人,你们打下长安后,你们只能杀一个王允,不准滥杀无辜,而我只要长安一半的粮食,我立即返回大漠。这话是说给蔡小姐的,跟了我不会有错的,我左大人是有仁义之心的。冲这,蔡小姐还是感动的。
不出蔡文姬所料,吕布坚守了八天之后,长安城告破,吕布还不放弃,组织巷战。负隅顽抗,他这样做不是保卫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而是怕他的爱妾貂蝉被敌人掠走。
眼看长安已经被叛军控制了大半,大势已去,吕布要带汉献帝和王允突围出去,王允说道:“长安是汉朝都城,天子怎么能随便走呢,而且长安城外也不太平,出去也不安全阿。不如将军自己突围出去,到关东联合其他豪杰来解决天子。而我就陪在年幼的天子身边,与天子共存亡。”
吕布没有办法,只能带着严夫人和貂婵突围而去。
李傕、郭汜杀到皇宫,见到汉献帝。还是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汉献帝虽然只有十一岁,却很有天子威严,他说到:“你们目无王法,作乱京城,到底打算作什么?”
李傕回答道:“董太师对陛下忠心耿耿,却无缘无故遭人杀害,我们只想替太师讨回公道,不敢造反。等到捉拿处决凶手后,我们愿意接受惩罚。”
王允二话没说,向汉献帝行了最后的君臣大礼,便随士兵走出皇宫,李傕随后将王允交给左贤王处决了。
王允为自己的滥杀无辜付出而生命代价。
至此,蔡文姬的复仇大业完成。而匈奴左贤王在拿到长安一半的粮食的时候,也带着蔡文姬离开了长安返回大漠。
没有一见倾心,没有鬓间厮磨,取代的却是兵戈铁马,因为蔡琰是被掳走的,做了压寨夫人。
蔡文姬也明白自己的处境,想活,就得依了这个虎背熊腰的匈奴人,历史记载,蔡文姬跟左贤王生活了12年。他们相安无事,共同养育了两个儿子。尽管《胡笳十八拍》翻来覆去地抱怨胡地荒蛮,“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毕竟,毡房里拢着熊熊的篝火,羊皮上有丈夫、有孩子,有遮风挡雨的生活归宿。本来过着小康生活,偏偏有人要救她于“火坑”。
大约在208年,曹操亲自派人到南匈奴,迎接蔡文姬归汉。
曹操为什么要接回蔡文姬呢?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曹操的老师。曹操是看着蔡文姬由小女孩长大成大美女的,而且蔡文姬文采飞扬,是十足的美女加才女,曹操对蔡文姬谓垂涎三尺。
曹操这时已到达了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当然,其政治手腕远超董卓百倍。曹操与蔡邕有旧,便派人带着千两黄金和玉壁,把蔡琰给“赎”了回来。后世所谓“文姬归汉”正指此事件。
面对魏王的强大政治压力,左贤王寝食难安,蔡文姬见此形,叹道:“天意如此,妾身恐还是汉家的人吧。”于是一段相对泣下的拜别,文姬女士放下了夫君儿女,收拾起行囊,回到了故乡。
那么曹操不惜血本的赎回蔡女士有没有其他不告人的秘密?
曹操比蔡文姬大了二十二岁,但年龄不是曹操没有征服蔡文姬的障碍。曹操年轻时之所以没有征服蔡文姬,主要原因是蔡文姬十五岁就被匈奴人绑架到大漠去了,现在曹操发迹,他要重温那一段旧,所以后人有理由怀疑曹操心机叵测。
------------------------------------------------------------------------------------------------。.。
lt;/tdgt;
lt;/tr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