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江南最富,九成富在工商。单靠种庄稼是拉不开差距的,在汪克凡和郑成功的计划中,用一条长江航行和一条沿海航线把南方各省都串联起来,就等于掌握了最赚钱的渠道销售环节,苏州、常州和嘉兴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生产基地罢了,他们每赚一两银子,都会帮助汪克凡和郑成功赚二两银子,三两银子,甚至五两银子……这个道理。超越时代四百年的汪克凡当然很明白,郑成功没有开挂作弊,也对将来的形势估计到了七七八八,才是真正的眼光敏锐。见识过人。
聊起扬州府的防务,郑成功有些信心不足。
他把高邮县分给楚军,就是希望让楚军顶在前面。分担压力。但是高邮县弹丸之地,真的发生大战肯定守不住。扬州肯定会变成战场,所以他才让楚军入城。
“楚军擅长陆战。我军擅长水战,应当各尽所长,等到九江战事了解后,我打算回兵攻打崇明,到时候扬州的防务还要依赖王将军了。”
郑家水师和楚军水师联手,把施福逼在九江水寨里不敢冒头,郑成功不断加大招降力度,施福本人已经有些动摇,只是他的手下大多数持反对态度,暂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只要楚军主力对九江府发起进攻,从陆路上摧毁九江水寨后,走投无路的施福就只能投降。
长江如果是一条巨龙,崇明岛就是这条巨龙嘴里衔着的一颗明珠,郑成功没打算长期驻守扬州,却盯上了位于长江口的崇明岛,准备夺取这里建成一个根据地……作为宁镇会战的配角,郑成功能占到半个松江府就很满意了,金声桓之所以有三个府,是拿江西地盘换来的。汪克凡早就对他们两个说得明白,谁还想扩大地盘,只管自己去打,只要是从清军手中夺下来的地盘,楚军绝不会横刀夺爱。
“漳国公客气了,末将只是暂时汛守扬州,最多在年底之前就要发动第二次北伐,漳国公回兵崇明的时候,末将多半已经到了洪泽湖,汛守扬州的应该是北伐第三军。”王进才的作战计划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向北进攻淮安府。
田见秀打合肥,王进才就打淮安,一个在西,一个在北,尽量调动清军。淮安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北边紧邻山东,安徽产的粮食都要从这里集结运往北京,从某种意义上比合肥更加重要,也是攻敌之必救的目标……至于第三次北伐,还要看前两次北伐的结果再选择目标,制定计划,清军几千里的防线处处可能遭到进攻,主动权始终在楚军这边,这就是进攻一方的福利了……
安徽战场上,田见秀和李来亨最终商定,放弃围城打援的计划,但也绝不退回滁州,而是将计就计,采取最为积极主动的进攻战术,强攻合肥!
孔有德和屯布儿持重进兵,可以避免中埋伏,但行军速度也被大幅拉低,给了第一军强攻合肥的时间和空间……不错,合肥是一座坚固的府城,但南直隶的府城太多了,合肥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个,进攻难度远远比不上杭州、武昌这样的省城,楚军既然已经做好了准备,有可能在清军赶到之前攻克合肥。
先打下来再说,以后能不能守住,那是打下来合肥以后才考虑的事情。
和楚军老八营比起来,田见秀的这支“北伐第一军”明显差了两个档次,主力师第十六师出自于二流部队平江营,另外还有一个混编师,一个新兵师。新兵师的番号是三十二师,战斗力相对最差,丁宗望和熊元重就在这个三十二师,混编师的情况却比较特殊,有一个旅来自楚军主力崇阳营,战斗力明显强出一大截,另外两个旅却稀松平常,比第十六师还差一些。
崇阳营这个旅的旅长叫李毅良,因为在宁镇会战中损失太大,一直留在南京附近休整,没有跟着汪晟去苏杭,这次被编入了北伐第一军。这个旅的伤亡虽然很大,但是这段时间呆在南京,却接收了一大批伤愈归队的老兵,崇阳营的主力都去了苏杭,南京附近的伤兵归队后,都暂时留在李毅良的部队,这次改编被他捡了个现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合肥的主攻部队就由李毅良这个旅担任,其他部队根本不用争。
鱼腩部队也要派上用场,丁宗望和熊元重所在的三十二师很快接到命令,向南主动出击,拦截屯布儿的援兵,为进攻合肥争取更多的时间。
三十二师迅速占领合肥南边的舒城县,抢占各个关口要隘,还没有做好各种准备,清军就已经逼近舒城,让三十二师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屯布儿一年来都驻守安庆府,部队休整的很充分,穿插集结的动作都迅猛有力,听说明军设置阻击防线,清军在距离舒城五十里之外突然加速向两翼展开,然后又猛然向中间一收,然后再次展开,再次收拢,亦真亦假的晃了两三个来回,三十二师就明显跟不上对方的节奏了。
清军第三次收拢后,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