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此类报纸的人多以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居多。

想要发表此类作品,必须满足:真实性,及时性,价值性等条件,以最近发生的大事件为主,可批评,可陈述,可赞扬等,但不可发表反动言论。

第二类是故事类,这类报纸的受众人群相对来说较多,只要识字,大多都有可能会购买。

故事采用连载的形式,故事的题材可以选择爱情的,亲情的,神话的,鬼怪的,都可以。

最后一类是教育类

这类报纸多以图画为主,让人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从这些图画中知礼,明志,懂法。

所以说,想要成功的把自己的作品刊印在报纸上,必须要满足相应的要求。

报纸并不是天天都发行的,每七天会休息一天。

这一天休息日,沈长君来到图书馆找其他几人商量事情,四人又来到了二楼的靠楼梯位置。

除沈长君以外的其他三人,一个个的都正襟危坐,等待着沈长君发表讲话,大概是已经习惯了。

沈长君坐下后便道:“咱们现在的报纸已经逐步上了轨道,所以人手就有些不足了,光靠咱们几个人又是审稿又是印刷的太累了,所以得招人。”

“招人?沈兄,招什么样的人?”

“读书人,秀才及以上学历,头脑灵活,笔杆子过硬的。”

那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你们要是暂时想不出人选,咱们就在门前贴个招聘启事,看看有没有人上门应聘吧!”

第110章 来人了

沈长君的招聘启事很简单。

招工,秀才及以上出身,50岁以下,应聘时需带一篇自己独立完成的文章,内容不限。

招聘启事已经贴出去几天了,可是一直没有人上门来应聘。

这一天,有一名男子,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文质彬彬,长相虽算不得英俊,但却有着一脸的正气。

“请问,这里是招人吗?”那名男子开口问道,浑厚的嗓音响起,不疾不徐的,仿佛所有的焦躁情绪都会被他的嗓音安抚。

沈长君他们四人此刻正在审稿子,忙得焦头烂额,听到问话都不由得抬起头来。

沈长君反应过来道:“招人,请坐。”

那人点了点头,找了个旁边的空位,一撩衣摆便坐了下来。

沈长君看他腰身挺直,正襟危坐,也不由得直了直身体,严肃起来。

“敢问这位兄台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是何出身?”沈长君问道。

“不敢,在下姓常,名清流,家住北郊,前不久刚刚中举。”

“哎呀,前不久刚中举,那咱们是同科啊。”沈长君一下子高兴了起来。

那伪装出来的严肃一下子破了功,不过他倒是不在意,这人给他的第一印象不错,尤其是那一脸的正气,让人很有好感。

那人听后也不由得面露惊讶了一瞬,之后便笑着拱手道:“幸会幸会。”

沈长君也跟着拱手道:“久仰久仰。”

“清流兄可有带文章来?”沈长君接着问道

常清流从怀中掏出了几页纸来,呈给了对方。

沈长君双手接过,便将纸打了开来,纸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力透纸背,字如其人,想来,此人的性格也是刚正不阿的吧。

再看这篇文章,写的不是时事,也不是故事,而是一篇游记,《南阳湖》

文章中并无华丽的辞藻,却仿佛让人身临其境,看过之后的唯一感受就是想放下一切去看看那南阳湖,当得是一个妙笔生花。

沈长君将文章看完之后,忍不住夸赞道:‘妙极,当真是妙极,清流兄文采岀众,佩服佩服。”

“不敢不敢。”

他立刻拍板道:“清流兄无需自谦,不知清流兄打算何时上工?

常清流却并未着急,他道:“不知这里的工钱几何,是否提供住处和伙食?”

沈长君一拍脑门道:,“看把我激动的,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咱们这的工钱是每个月2两银子,这个是固定的,主要负责审稿和拓印,如果你自己有作品的话,发表一篇会有银钱不等的稿费,包吃住。”

他说完后,笑问道:“清流兄,满意否?”

常清流也笑了,点头道:“可以。”

就这样,常清流被留了下来,常清流的住处被安排在造纸坊,离着图书馆虽然算不得近,却也不是特别的远,来回走路的话,按照现在的时间算也就是30分钟的路程。

有了他的加入,让沈长君四人觉得轻松不少,他审稿的速度很快,却也很仔细,平时言语不多,但只要问到他,他都会给出自己的意见,而且见解独到,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让他们都觉得,真是找对了人。

图书馆门外的招聘信息并没有摘下,虽然现在增加了一个人,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每天堆积的需要审核的稿子有小山一样高,实在是让他们有心无力。

这天,又有人来应聘了。

来人看起来十五六岁年纪,有些腼腆,他走进来后,也没有立刻开口,而是有些犹豫着要不要上前询问,正在挣扎间,还是何靖远忍不住问道:“你是来应聘的?”

那少年连忙点头。

何靖远接着问道:“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是何出身?”

这话听着怎么这么熟悉。

“我叫乔然,不是京城人,家住丰源县,是个秀才。”

“可有带文章来?”

“有,有的”说着掏出几页纸,交给了对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9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