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耽美 > 校园耽美 > 汉明 > 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旧案

吴争沉默了一会,拱手道:“臣……告退。”

既然谈不下去了,暂时回避是个好方法,它可以让双方慢慢冷静下来。

但让吴争意外的是,朱媺娖深吸一口气,道:“吴王久于征战,有功于社稷……朕欲破例留吴王在宫中盘桓些时日,调养身体,以示恩宠。”

吴争脸色顿时变了,真被李颙一语中的了,此行并非想象中的那般简单,也真被宋安说对了,到了这位置上的人,没有任何情意可言,就算是女人,一旦坐在这位置上,也就不再是……女人了。

吴争有准备,他缓缓转身,面向朱媺娖,“上次臣派马士英传书于陛下时,信中所提及逊帝,也就是令兄,自尽疑案,不知陛下可否悉心追查……。”

朱媺娖脸色骤变,刚想开口,被吴争抬手打断。

吴争平静地道:“臣一直在派人手调查此案,虽然进展缓慢,但皇天不负有心人,案情已初显端倪……陛下恩宠,臣原不该拒绝,奈何此案所涉人员太多,须臣严加管束,以免皇室清誉受损,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朱媺娖脸色苍白如纸,她身体剧烈地抖动,气息急促,死死地瞪着吴争,说不出一句话来。

吴争大声唱道:“臣吴争敬谢陛下盛恩,臣告退!”

就这样昂首退出殿门,在张同敞失望、不甘心的目光下,在群臣茫然不知发生何事的疑惑下,出宫扬长而去。

……。

谈崩了。

吴争不得不退出皇宫。

这是他与朱媺娖之间,最大的一次争吵,也是最后一次。

进京之前,吴争只是想以一种最“和气”的方式,解决后院不断起火的问题。

其实吴争最初只是想与张同敞算算帐,然后不负责任地贬镝掉朱存釜。

在吴争看来,只要让这二人离开朝堂,有朱媺娖的明理和黄道周的扶持,义兴朝至少还能撑上几年,至少不会在背后给自己添乱。

废黜另立,是吴争临时起意,是淳化那一幕发生之后的临时起意,实际上,吴争自己也在斟酌后果。

但经此一吵,这事就成真了,因为,一个对自己怀有恶意的皇帝存在,绝不符吴争自身的利益。

从吴争顺利出宫时起,京城似乎变得风平浪静。

内乱并未发生,君臣也没有对立。

可消息灵通的官员们心里都明白了,一场风暴渐近,就连一些敏感的民众,都感觉到了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压抑,让人喘不过气来。

无数的军队调动,官员们纷纷暗地造访、联络。

第三天,一直闭门不出、没有动作的吴王,率先动手了。

动手不是开战,吴争无意开战,若要开战就不进京,或者迅速离京了。

吴争只是递了本奏疏,谏议也简单,彻查秦王朱存釜无端在狱中身亡案。

……。

吴争的奏疏,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池塘,激起轩然大波。

朱存釜不是普通人,他是明室近支、亲王、宗正令,虽然张同敞当众宣读了皇帝的口谕,但这不代表着在没有最终定罪之前,可以无端身亡,就算是皇帝下旨,也不行,必须先定罪。

也就是说,按律,皇帝确实有权下旨羁押朱存釜,但无权处死朱存釜。

朱存釜需要经过内阁、三司定罪后,才可处置。

所以,当吴争的奏疏入内阁之后,就如同一块极度烫手的山芋,接,还是不接?

不,不对。

必须接!

没有人可以枉顾当朝吴王殿下的奏疏,如同吴争按诺举荐朱存釜为右营都指挥使一样,吴争的奏疏事实上左右着义兴朝廷的权力在道理的最高点,拔出萝卜带出泥,涉案之人肯定头一个是两个大。

黄道周头大,因为他确实不知道朱存釜怎么死的。

张同敞头也大,因为他是具体经手人,自然知道朱存釜怎么死的。

朱媺娖头更大,因为没有她的点头,张同敞是不敢动手的,而这事一旦泄露,绝对会引起宗室反弹,那么,在吴争废黜另立的号召下,帝位相易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柔仪殿中一片死寂,周围的内侍和宫女,避之唯恐不及,缩在殿柱后面,簌簌发抖,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生怕被一眼扫到,受了池鱼之祸。

皇帝朱媺娖、黄道周、张同敞都脸沉如水,沉默不语。

但三人的心思却各不相同。

黄道周是牢骚满腹,大好的形势,生生被搅得一团糟,一旦朝廷和大将军府因此发生火拼,数年的辛劳便会付诸东流,岂能没有牢骚?

关键是,朱存釜究竟为何死,内阁无法向臣民交待,仅以一个通敌,恐怕是服不了人。

张同敞是心急如焚,对于一个正值壮年的张同敞而言,眼中不揉沙子,想到什么就去做,才是他为人处事的准则。皇帝迟迟不肯下定决心、一劳永逸,让他怎么做?况且他是朱媺娖已经内定的丈夫,可朱媺娖心中却记挂着另一个人,而这人偏偏成了他掌权的拦路虎,这种恨意,着实是种煎熬。

相对于前面二人,朱媺娖想得更复杂,对吴争不可割舍的感情、自己给自己压担对明室的义务、对朱存釜之死的暗箱操作和吴争肆无忌惮的逼宫等等,这些几乎击垮朱媺娖的心防。

她此时有些后悔听从张同敞杀朱存釜了,如果朱存釜不死,无非是右营军权旁落,但不会因此得罪吴争,只要有北伐军做后盾,那么就算是朱存釜有异志,双方也能形成牵制。

想到这,


状态提示: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旧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